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16日 星期一

    救治病人是最幸福的事

    ——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小林教授和他的学生们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16日 06版)

        肝癌患者李荣根从没敢想,自己可以从死神手里抢到生命!6年前,李荣根就被多家医院宣判“死刑”,而6年后的今天,李荣根还好好地活着。

        李荣根说:“全靠中山医院王小林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帮助!没有他们的爱心扶持,我万万走不到今天。”

        6年里,李荣根必须靠一根导尿管延续生命。当得知他下半身截瘫行动非常不便后,王小林教授的学生们自发组成了一个“爱心团队”,每月上门为他更换导尿管,进行医疗服务。

        如今,这些学生已经留院成为了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但为李荣根更换导尿管的工作却从未间断过。

     “病人有困难就帮,要帮就帮到底”

        李荣根住在浦东下南路,从复旦医学院过去需要换乘2-3辆公共汽车,即使乘坐出租车单程也要将近一个半小时。因为换导尿管需要一定技术,有时还要处理身体出现的一些反应和状况,所以必须由医生来完成,不能由护工或家人替代。这么多年来,李家人总会担心:这届学生毕业了,还有没有人来换导尿管了?然而,这种担心从未成为现实。

        李长煜是爱心团队中的一员。刚加入时他还是肝肿瘤专业的在读研究生,现在已经是介入放射科的住院医师。李荣根的妹妹李秀珍仍然记得,有一次晚上8点多,李长煜按响了门铃。李秀珍回忆说,“到家里来,他水都没来得及喝上一口,就去帮我哥换导尿管。换好后9点多了,也不吃饭,就匆匆出门去赶公交车回学校。”

        因为更换导尿管的期限是固定的,有时碰上工作日,志愿者们只能在工作或上课结束后赶过去。李长煜说,忙了一整天加上来回奔波的确挺累的,但是为了病人也得咬咬牙坚持去。

        李国平是最早一批为李荣根换导尿管的志愿者,虽说他现在已是介入放射科主治医师,但仍和在校研究生们一起轮流排班。“病人有困难就帮,要帮就帮到底。对于医生来说这是简单的操作,但解决了病人很大的问题,所以没有什么不能坚持下去的理由。”

     换位思考一下,想想如果自己是病人……

        由于介入科室的特殊性,来到这里的病人,很多都已经是癌症晚期,正在走向生命的终点。王小林谆谆叮嘱学生,对待病人,心理上的沟通和生理上的救治一样重要。

        “有时候,有些病人真的是被自己活活吓死的,而那些最终康复的,往往都是乐观向上的。”李长煜说,正因为如此,医生更要给予病人关怀和希望,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情绪。 

        在这方面,李长煜认为王小林是身体力行的典范。“以前见习的时候,和王老师一起看门诊,有些病人几年来的病情甚至小到看病时的细节,他都能一一记住,对我触动很深。”这使得李长煜从刚刚担任医生起,就逐渐培养自己留意细节的习惯。很多东西不仅要记在本子上,还要记在心里面。李长煜说,每当换位思考一下,想到如果自己是病人,医生多关心一句也许就会非常感动,便有了自己坚持和努力的动力。

     “要想做个好医生,一定要先做个有爱心的人”

        学生来了又走,不管面对哪一届学生上课,王小林总要重复这样一句话:“要想做个好医生,一定要先做个有爱心的人。记住,救治病人是最幸福的事。”

        李长煜说,王老师的一言一行,更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医德不是嘴上说说的,而是要用实际行动做出来。他总是提醒我们,要根据病情用最恰当的药,不能过度医疗,更不能挑贵的药用。他还告诉大家,通过我们的努力,延续病人的生命,减轻一些他们最后的痛苦,就是值得的。

        人与人之间就是个将心比心,医生的付出总会换来病人的感激。李长煜翻出一条两天前的手机短信,是一位名叫周丽芬的病人发来的,感谢王教授和他们对她长期以来的积极治疗和关怀。(本报记者 曹继军 通讯员 龚瀛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