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15日 星期日

    记者手记

    再次感受鹦歌岭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15日   03 版)

        这是一次特殊的采访。4月14日,我们随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教育工委、省林业局的领导和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的教师学生代表以及省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招募的博士、硕士生们一起赴鹦歌岭慰问坚守在那儿的27名大学生。

        早上5点出发,坐了3个小时汽车到了白沙县城。接着坐了一个半小时汽车跑了45公里才来到山脚下。开始爬山了,凹凸不平的狭窄小路,因为时而陡峭,时而拐弯,弄得人上气不接下气。突然,前面出现了一段水泥路,一旁的林业局领导介绍说,五年来,大学生们每年挤出3万元的办公经费买水泥。他们和护林员们一起,用摩托车将水泥一袋袋运上山,然后自己动手修路。只见一段段水泥路都铺在最崎岖处,可以想象,要是没有水泥路,大雨泥泞时,上山下山会有多困难。急人的是,爬了一个半小时,目的地——鹦歌岭省级保护区还有三分之二的路程。正当大家愁眉不展时,100多辆摩托车就像从天而降,“突突突”地骑到队伍前。“上车!”一位穿着鹦歌岭工作服的摩托车手一声令下,我们一行全都坐上了摩托车。见了“救兵”,大家可高兴了,谁想这一坐上却“吓死人”,左边是万丈深渊,右边是荆棘丛生的大山。那条小路宽不过30公分,刚刚勉强容纳一个车轮,只见每个人坐在摩托车后都是两手紧紧搂住开车人的腰,几乎都是紧闭着双眼,甚至将头埋得低低的。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目的地,大家这才长舒一口气。

        中午1点,慰问活动在保护站进行。记者出身的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松林代表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教育工委将3台笔记本电脑和3台台式电脑送到了鹦歌岭大学生的手里。

        道银村的黎苗族同胞来了,有拎着鸡的,有举着猪肉扛着米酒的,还有十来个人每人抬着个桌子。“他们好样的,这里不通电话,他们想和家里联系得翻过山!”“这里没电,2009年以前都是点蜡烛,后来他们来了,用太阳能发电!”“我们村的房子最早是茅草房,后来改造为土坏房,他们来了发明了用沙子和土混合的材料,我们用它盖房不怕台风和雨!”几位会说汉语的黎苗同胞一古脑儿地夸起了这些大学生。

        近距离接触这些大学生,发现他们每个人的皮肤都是粗粗的,黑黑的,驼色的工作服被汗水浸得透着一块块白碱。他们要负重上山,背着行李、干粮,他们耐得寂寞,远离喧嚣,没有电视,他们要出成果,默默无闻工作……他们每个人的床头案头都堆着书。

        感受鹦歌岭,用同行海南电视台年轻记者黄冠华的话说:“这是我工作以来遇到的最艰辛,最震撼的一次采访,我将它永远珍记在心中。”(本报记者 魏月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