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15日 星期日

    防城港:文化“锻造”海洋名城

    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喜人文化提升城市幸福指数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15日   04 版)
    防城港怪石滩
    防城港白龙古炮台
    防城港夜景

        ■防城港市委书记刘正东: 文化是城市之魂,是跨越发展的持久活力。

        ■防城港市市长莫恭明: 没有特色的文化,是不会有长久的吸引力。

        主持人语

        没有特点的文化,难有持久的吸引力;没有文化的城市,无以凸显城市的灵魂。在建设文化强市的征途中,防城港不走“寻常路”,不建千篇一律的“水泥森林”,只求“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的特色文化定位。千锤百炼,一座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名城跃然眼前。本期《文化强市百城行》走进广西防城港市。

        ——栏目主持人 杨 亮

        一年一度的京族“哈节”,以其丰富的海洋文化而声名远扬,成为防城港最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之一;国内首个大型海上实景演出《梦幻北部湾》的正式起航;建设规模超千亿元的中国(防城港)东盟影视文化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防城港,为防城港市建设中国海洋文化名城迈出了跨越的一步——

        “海、边、山”特色创优势

        防城港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和西南沿边的交汇处,是中国唯一的京族聚居区、西部第一大海港,也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河相连的城市。“文化是城市之魂,是跨越发展的持久活力。”防城港市委书记刘正东认为,以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为内核的海洋文化,是这座城市与众不同之处。“只有在海洋文化上做文章、打品牌,才能形成辐射东南亚的文化产业圈,从而推动防城港市成为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区域性文化中心。”

        基于这个思路,防城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海洋文化名市”的目标,通过深入挖掘丰厚的海洋历史文化、独特的海洋民族文化、浓郁的东盟边关文化、美丽的山海生态文化,将防城港打造成为富有北部湾特色的海洋文化名市。

        “没有特色的文化是不会有长久的吸引力。”防城港市市长莫恭明认为,构筑海洋文化名城要在“海、山、边”特色上创优势。

        为避免建成千篇一律的“水泥森林”,防城港在推进文化海湾城市建设上,突出“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的地理优势,按照海洋城市的风格,打造全海景的生态海湾城市。同时建设一批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如伏波文化公园、海洋诗词碑林、白鹭公园、仙人山公园等,努力把文化特色体现在城市的构架、颜色、符号、氛围中。

        京族文化是防城港市独有的文化品牌、亮丽的城市名片。京族是中国唯一以海洋为生的少数民族,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孕育了“唱哈”、“竹杠舞”、“独弦琴”等边海民俗文化的优秀传统,其中“京族独弦琴艺术”和“京族哈节”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的京族“哈节”,多姿多彩的边海民俗文化都会吸引上万人前来观看,成为防城港独一无二的亮丽名片。

        蓬勃发展的特色文化也激发了城市经济与文化互动协调发展的活力。“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等殊荣先后花落此地。在去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防城港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名列“中国十大综合增长竞争力城市”第7位,成为西南地区唯一上榜和竞争力提升最快、潜力最大的地级市。

        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喜人

        就在去年5月,中国(防城港)—东盟国际电影季、中国(防城港)—东盟影视文化产业园建设备忘录签字仪式在北京顺利举行,标志着建设规模超千亿元的中国(防城港)—东盟国际影视文化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防城港,为防城港打造“海洋文化名市”提供强劲动力的同时,也让防城港文化产业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作为防城港市文化产业发展龙头项目、国内首个大型海上实景演出的《梦幻北部湾》项目总投资达2.5亿元。据测算,该项目每年直接收入3.2亿元,预计可带动包括旅游、交通、商贸、餐饮、酒店、娱乐等全市相关产业收益达20多亿元。

        依托独特而深厚的海洋文化资源,防城港通过深入开展旅游及文化基础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大会战,推动了文化、旅游、城市、产业等融合发展,以国际海上龙舟节、京族哈节、十万大山森林旅游节、金花茶节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不仅进一步挖掘和发展了地方文化产业,也大大提升了防城港的城市文化品位。

        文化改革创新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京族音乐剧《过桥风吹》、海上实景演出《梦幻北部湾》、影视作品《十万大山的女人》等通过深入挖掘提炼海洋特色文化,为防城港打造了一批长演不衰的舞台艺术精品。与此同时,加强对京族独弦琴等特色文化资源的包装打造,改编后的京族传统乐曲《过桥风吹》已在各类大型晚会演出10多场。

        文化提升城市幸福指数

        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期间,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国内首个大型海上实景演出《梦幻北部湾·启航》成功演出;中国文联、中国音协赴防城港联合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中国杂技协会赴防城港举办“激情防城港——金奖杂技专场晚会”……半年内连续推出的三台国家级文艺大戏,让港城人民免费享受了一顿文化大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促使他们的幸福指数节节攀高。

        在港口区公车镇沙港村中新村“自立小学”里,记者欣赏到了一场原汁原味的山歌对唱比赛。六十多位来自四里八乡的村民聚在一起唱山歌,现场满是欢声笑语。70多岁的骆凤章老人告诉记者,从2007年10月开始至今,每月逢六便会在这里集会举行山歌对唱比赛。如今,走进防城港的社区村寨,你会发现这里文艺活动不断。百团千场“群众广场文艺活动”、防城港成就“文艺下乡百场演出活动”、“文化进农村”、“文化进社区”、“文化进基层”等文化服务系列活动,“欢乐西湾群众广场文艺演出”……仅2010年,防城港全市共举办广场文艺演出60场,送文化下乡271场,参与群众达70多万人次,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为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防城港市还创造性地推出村级阵地“十六有”,要求每一个村(社区)都要组织一支文艺队、建设一个小戏台等。同时,一些中老年艺术团及山歌队、秧歌队、采茶团等业余文艺演出团队,经常活跃在乡镇山村、社区,深受群众喜爱。

        (本报记者 刘 昆 本报通讯员 梁家海)

        专家点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黄伟林

        海洋性和边疆性注定了防城港的开放性格。防城港人性格中具有那种漂洋过海、冒险进取的文化冲动,这是防城港必然成为海洋文化名城的文化基因。对外开放政策是外因,海洋性格是内因,内外兼修,防城港成为中国海洋文化名城,应该是这个时代为这座城市量身定制的不二选择。

        文化亮点

        ■以“京族文化”为代表的具有边、山、海特色的精品文化路线

        ■以京族哈节、国际龙舟节、十万大山森林旅游节、金花茶节为代表的特色节庆活动

        ■以大型文艺晚会和体育联赛为载体的群众广场文化活动品牌

        ■以“和谐之声乡村行”和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为代表的文化下乡活动

        文化重点工程

        ■市文化艺术中心

        ■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图书馆

        ■市博物馆、市群众艺术馆

        ■大型海上实景演出《梦幻北部湾》

        ■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十六有”标准化改造工程

        ■“和谐之声乡村行”送戏下乡演出、“欢乐西湾”广场群众文艺活动

        文化地标:防城港怪石滩

        栏目编辑 杨 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