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记者来到国家信访局,在办信一司办信一处、来访接待司接待一处,实地采访了解基层党支部如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
“重点传民意,日常保运转”
记者首先来到位于办公大楼四楼的信件分拣室,十几平米的屋内,放着几麻袋已经消过毒的信件。分拣员从麻袋中拿起一摞信件,在桌子上顺几下,放到拆信机上,拆封后再放到各省的信件格子里,几位年轻的分拣员一干就是一个上午,而且每天都是如此。“这是办信一处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办理信件的基础环节,非常重要。”办信一司副司长兼办信一处处长、党支部书记谢清华介绍说。
“我们把这些经过初次分拣的信件再汇集到另一办公室,按照涉法涉诉﹑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劳动社保、组织人事等几个方面,再次进行分类调度。分好后,其他业务处就可以将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信件取走,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及时处理。”办信一处副处长刘乃毓说。
“把信件反映的一些重要情况综合报送中央领导参考,把老百姓的声音传递上去,这是办信一处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另外,我们还要牵头研究制定来信办理方面的规章,协调服务好办信一司、办信二司的日常工作。”谢清华把本处的工作职责简单概括为六个字,即“传民意,保运转”。
办信一处13位同志都是共产党员,他们每年要经手的信件达几十万封。“做这么多繁琐而又单调的工作,靠的是什么?”记者忍不住问道。
“两个字,服务。”谢清华笑着说,“我们经手的表面看是一封封信件,而其中则是群众的真实心声,是人民群众对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的信任与期盼,这项工作虽然辛苦,但我们感到非常自豪。”
“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办信一司办信一处侧重于“信”,来访接待司接待一处侧重于“访”,而“办信”和“接访”则是信访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午,记者赶到位于永定门附近的来访接待司。候访大厅正中间电子显示屏上,“热情、依法、负责、奉献”八个大字分外醒目。接待一处处长、支部书记赵文华介绍说:“这是中央领导同志对信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遵循。”接待一处共5位同志,都是共产党员。
“填好登记表后,我们引导大家按所反映问题的类别去排队,每个窗口主要对应一个方面问题,比如二号窗口主要是农业农村、国土水利方面的。”赵文华介绍说,“这样按问题分类接访,有利于提升专业化水平,同时实行初访和重复访分开,确保来访群众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接待。”
记者在现场看到,根据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工作人员将内容录入全国信访信息系统,这样在全国各地实现“信息共享”,大大提升了工作效能。接待一处主任科员李秋燕说,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应交办的及时交办,努力维护群众权益。
据介绍,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大力推进“事要解决”,每年信访事项积累率不超过5%,力求实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谈到办信一处的党支部建设,谢清华介绍说,我们重点从思想建设切入,注重讲“大话”、办“实事”。讲大话就是,要求大家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一言一行都要遵循既定工作原则;办实事,就是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按照一个人的成长规律来指方向、给平台、促提高。我们通过在岗位上互帮互学、建功立业,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来访接待司是国家信访局直面群众的一线“窗口”,接待一处又是来访接待司的中间枢纽“总协调”。赵文华书记说,为擦亮“窗口”做好“总协调”,接待一处始终坚持“紧贴中心任务、紧贴接访业务”开展工作。
一天的采访下来,记者感觉到无论是“办信”还是“接访”,都是烦琐而并不是很起眼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又关乎千家万户,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了人民至上和为人民服务之重。信访工作的酸甜苦辣很难为外界所了解,也更难说上理解了。有比喻说信访是“社会矛盾的缓冲器”、“社会情绪的减压阀”,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的确如此,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信访干部用心血与汗水在默默努力着。(本报记者 王昊魁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