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12日 星期四

    政府如何管好菜篮子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12日   14 版)
    CFP
    CFP

        菜贱伤农民,菜贵伤市民。城市菜篮子虽小,却关系大民生,承载着亿万家庭的生活。如何解决卖菜难买菜贵,农产品流通渠道畅通,确保菜篮子货足价稳,不仅是百姓的呼声,更是一道民生难题。

        作为一个拥有2000万人口特大型消费城市,北京市对农产品的市场供应、价格稳定、风险控制尤为重要。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联合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等民主党派市委及市工商联,对北京市农产品产销体系进行专门调研,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建议。

        保障供应要里应更需外合

        菜篮子涉及市内、市外两个来源,小部分是本市自给,绝大部分来源于外省市供应。北京市提出在“十二五”末蔬菜自给率由目前的28%提高到35%,蔬菜总面积由2010年的58万亩提高到70万亩,总产量由303万吨提高到450万吨。

        对此,调研组专家认为,受水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及部分地区土壤污染、城市扩张发展等因素制约,北京通过大幅增加蔬菜种植面积来提高蔬菜自给率难以持久。

        蔬菜生产是高耗水行业,吨水吨菜。据测算,增加12万亩的蔬菜地将新增并抽取地下水一亿立方米,这与北京量水发展的理念相违背。目前北京市蔬菜种植80%以上是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作业,生产效率低,抵御自然灾害及市场冲击的能力较弱。由于蔬菜种植劳动强度大,劳动保障条件差,相当一部分本地农民不愿从事蔬菜生产。

        调研组专家建议,北京应适时调整蔬菜种植面积和自给率指标,侧重提高控制率。在提高现有菜田生产效率的同时,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大型批发市场在北京周边通过直接投资、合作协议等模式,建设一批高标准、稳固型、可控性强的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其控制率,以此来保证北京菜篮子供应需求。

        从源头防范农产品质量风险

        近年来,北京市财政和社会各界出资近亿元,为百余家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和社区菜市场建设了具有法定资质的检测站或快速检测室,初步形成了监督抽查、委托检验、企业自检相结合的检测体系。但调研发现,以企业自检为主的检测体系存在漏洞,主要表现为:只重视初期一次性主要检测设备的投入,而缺少整体建设解决方案;企业实验室技术人员整体素质较低,运营经费难以持续保障,检验检测中心使用率不高;缺少实验室检测数据科学管理手段,难以核实数据的真实性;由于较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进场门槛导致批发市场有丢失商户的风险,一些批发市场对质量安全检测不够主动。

        调研组专家建议,由于企业自检缺乏动力,应改进农产品检测方式,加大政府检测。在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政府应设立派出机构和检测站,对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应加大抽检力度,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品种和参数。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被退出食品的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落实索证索票和购销台账制度,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包装、储运和销售全过程的信息跟踪。加大处罚力度,对食品安全方面的严重违法行为涉及的相关责任人员,除常规性处罚外,还应依法予以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处罚。

        调研组专家强调,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节很关键,应着重强调从“源头”防范农产品的质量风险。尽管北京市与外地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农业合作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但仅限于生产后的交易关系,而对生产基地的土壤要求,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用量等关注不够。进京农产品抽检一旦发现问题,销地批发市场可能会因各种顾虑而不去追究责任,最后问题农产品仍会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到百姓的餐桌。调研组专家认为,政府应采取防堵并举的办法,特别是抓好北京市农业土壤检测工作,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和标准设立土壤监测点,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蔬菜生产布局。另外,在外埠蔬菜基地建设中,应强化质量安全控制管理,对基地土壤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土壤重金属含量达标,并要求基地农产品生产使用的种子、农药、化肥要从正规渠道购进,严格执行与北京基地相同的生产操作技术规范,确保农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绿色通道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开展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减免当家蔬菜进场费、启动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为了降低农产品的价格,北京市政府近几年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尝试。

        然而,调研组专家指出,目前北京农产品流通体系依然薄弱,流通成本过高,组织化程度低。应通过取消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一些不合理收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模式,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要经历收购、运输、仓储、批发、零售等环节,中间环节层层加价被认为是价格上涨的背后推手。调研组专家认为,目前存在收费项目过多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农产品的价格。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多要收取入门费、出门费、摊位费、摊位竞标费、综合服务费、税费等;超市等零售终端扣点高、收货扣重严重,这些成本都要计入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中,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对此,调研组专家建议,政府应对批发市场收费进行清理,取缔不该收取的费用;规范超市农产品收费,清理不合理收费,整顿扣点、扣重过高等问题,以缓解紧张的零供关系。

        运输费用占整个流通成本的一半左右。调研组专家建议,开设普通农产品市内配送绿色通道,降低农产品“最后一公里”的流通成本。市内农产品配送应鼓励采用符合地方标准的厢式货车或冷藏保温车,对符合条件的配送车辆配发鲜活农产品运输统一标识和通行证。

        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率极高,以蔬菜和水果为例,采摘后平均损耗率高达25%—30%,耗损的部分最终由消费者买单。调研组专家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应着力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强强联合,扶持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运输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改造建设本市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

        为降低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的影响,调研组专家建议,尽快建立农产品价格稳定专项资金,在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期,对影响菜篮子的主要品种给予补贴,并对扩大的储备品种给予补贴,以稳定市场价格。对于一定时期内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即当基本农产品价格达到一定涨幅,就对低收入群体实施相应的价格补贴,形成低收入群体补贴与农产品价格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优化布局农产品流通网络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产销衔接中最重要又最基础的一环。目前,北京市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东、南、西、北方向均有分布,初步形成京西南、京东、京北三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聚集区,并计划在东南五环外的黑庄户乡新建一个大型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

        调研组专家认为,北京的大型批发市场空间布局与人口分布状况不匹配,9大批发市场中新发地一家独大,其承担的压力过大,其他地区舍近求远赴新发地采购农产品,运输配送经济社会效益不高。调研组专家建议,政府优化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空间布局。加快建设黑庄户乡大型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步伐,采取入股、并购等形式对回龙观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整顿和规范,形成以新发地、黑庄户、回龙观三大批发市场为骨干,其余批发市场为补充的均衡发展新格局。考虑到北京土地稀缺的现实情况,新建或改扩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使其立体化,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农产品零售网点是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末端,零售终端网点的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决定市民生活是否便利。尽管北京不断扩大社区公共服务点覆盖范围,努力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一刻钟生活服务圈”的便利,但调研中发现,目前不管是老旧社区还是新建社区都存在农产品零售网点设备不完善的情况。

        调研组专家指出,老旧社区原有配套的国有菜店、粮油店、副食店等零售终端网点,大部分被出租给网吧、棋牌室、美发美容店。新建社区,开发商无内在动力来预留一定铺面作为农产品销售配套用房,造成社区菜店网点短缺。

        对此,调研组专家建议,要加大市、区(县)两级财政投入,通过投资改造、产权回购、租赁权回收、协议租赁、强化公建配套等方式,改造和新建一批公益性终端农贸市场、菜市场和社区菜店,落实“一刻钟生活服务圈”。对于新建社区建议通过立法,规定新建小区开发商必须建设一定面积商业设施作为便民菜店用房,再由政府按成本价收购,并委托有关部门管理,对其一律实行低租金和优惠税费政策。针对老社区,则建议根据网点布局的需要,将部分老社区内原国有配套商业设施进行租赁权回收,确立其社区农产品零售网点公益性职能。(本报记者 王海磬)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