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12日 星期四

    作家呼吁中学生:

    阅读,亲近文学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12日   09 版)
    大课间,苏州十中学生在季玉厅前阅读。资料图片

        第十三届“雨花奖”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颁奖典礼日前在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举行。曹文轩、范小青等作家和中学生一起探讨阅读、写作及文学。作家们都谈到,阅读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是人的精神发育史。然而,中学生的时间大都花在了题海战术上,无法通过中学阶段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养成阅读习惯,以致到了大学还是不懂阅读、不会写作。

        功利化教育成“拦路虎”

        天堂是什么模样?在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心里,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而在高二年级学生邵雨翔的心中,这个“天堂”越来越模糊。近期结束的“小高考”让他从9门课中解放出来,以为能稍微轻松点,但看到继续排满语、数、外的课表,他感觉“压力山大”。他告诉记者,别说课外阅读、写作了,现在连睡觉的时间都感觉不够,所有事情都在为一年后的高考“让道”。

        “现在电脑、iPad、手机很普及,我们更倾向于时效性和娱乐性强的阅读方式”,同样在读高二的王淑凤同学告诉记者,“除了特别爱好阅读的同学,真正能坚持去读课外书籍的很少,这也导致我们写作时素材不足、思想深度不够。”

        不仅仅是学生,现在的一些家长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语文老师戚迎庆给记者讲了一件事:学校曾经把阅读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过了一段时间,家长便开始质疑学校,为什么没有手写作业,而仅仅只是阅读。尤其是一些理科班的家长,他们觉得,“理科生不需要掌握太多文学知识,训练好逻辑、推理能力才是关键”。

        戚迎庆说,我们的教育过多强调了数理化,而忘记了语文所具有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然,学校层面也有问题,现在的校园越来越像生产车间,太过于程序化、规范化。”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诗性教育”倡导者柳袁照给记者打了个比方:现在学生的写作就等于高铁,一切都是设计好的,也就是根据考试的要求,把写作的得分点转化为一个个站台,到什么时候训练什么内容,这次考试训练立意、下次训练描写、下下次就训练议论,虽然都是必要的,但是太流程化,而不是心中情感像清泉一样自然喷发的过程。

        柳袁照告诉记者,时间、兴趣包括重视程度不够都是表现,导致学生阅读、写作不够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功利化倾向,导致学生、家长、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对于阅读的轻疏。

        “阅读,亲近文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它宛如一位常伴人身边的良师益友,还会使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完善其人格。”柳袁照说。

        远离文学我们将变得平庸

        与作家对话,探讨文学的魅力是此次颁奖典礼的高潮,一个多小时的热烈交谈,你问我答,没有间断,作家把自己的阅读和写作体验、人生感悟奉献给了这群热爱文学的中学生们。

        “文学即人学”,作家范小青这么告诉参加颁奖典礼的中学生们,现在我们面对的社会比较浮躁,但是当你写作的时候,你的心就会自然而然地收回来,就会安静。在安静地把心收回来的同时,又会把自己许多的情怀、想法以及欲望通过文字发泄出去,在这种一收一放的过程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可用语言来说明的一种收获,这种收获会伴随我们一辈子的成长和进步,当然这是潜移默化的收获。

        针对江苏省天一中学学生提出的“理科生该如何亲近文学”这一困惑,作家曹文轩说道:“其实,文理是相通的,文学可以帮助你培养理科所需要的想象力,理科严谨的态度则会‘反馈’到你文学的阅读与创作。把文学的唯美主义和理科的批判思维有机结合起来,从字里行间去领悟道理,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在这个无休止的过程中上升。”

        “你丢了这个可以,丢了那个也可以,但是阅读不能丢”,“写作则是高层次人才、高端人才的第一能力。”曹文轩表示:“一个从政的人,如果他所有报告都需要秘书起草,那么这样的政治家充其量只是一个政客。我心目中伟大的政治家都是伟大的文章家,马克思是,恩格斯是,列宁是,毛泽东是。”

        让文学在青少年中率先回归

        颁奖典礼后三天,记者再次来到苏州十中。

        积极争取此次颁奖典礼承办权的柳袁照告诉记者,这是雨花奖第一次从高校“搬”到了一所中学,学校是想借此机会把著名作家引进校园,让他们直接和学生见面,进一步打通文学和教育连接的渠道。“期待通过耳濡目染以及日常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热情,从而呼唤文学在青少年中率先回归。”

        在交谈中,吴赟頔同学告诉记者,他们班同学都喜欢上语文课,影响他们的正是语文老师戚迎庆。“戚老师的课很有个性,每节课开始时有个演讲环节,主题由我们自己定。为了准备演讲,我们都会翻阅大量书籍,这在平时几乎不可能去做。”一年下来,吴赟頔的文学知识不知不觉增加了,写作水平也提高了。他认为:这才是语文课!

        柳袁照说,现在的境况下,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必须留给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同时,我们也要改革我们的理念,到底什么样的才是好作文。高考得高分的是好作文,还是真情流露的才是好作文?我们要改变考试引导写作的现实,拿出一套客观、全面的评分标准。”

        “大方向确定后,我们还要做好细节的把握,把文学融入学生生活,引导他们亲近文学。比如学校可以编写文学校本教材、开设审美课堂,组织知识小竞赛、诗歌大赛等寓教于乐的活动,有能力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组织学生进图书馆阅读、写作。教师则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推荐一些好的书目,定期开展文学分享会,让文学在学生身边触手可及。”柳袁照说道。( 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