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11日 星期三

    成为谣言的“止者”

    ——首都高校师生支持依法处置网络谣言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11日 02版)

        本报北京4月10日电(记者李玉兰、王庆环、靳晓燕 通讯员唐毓商)“这非常及时和必要,有效地遏制了谣言的泛滥及可能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近日,中央有关部门依法对网络造谣者和传播谣言的网站进行了处置,首都高校师生对此普遍表示支持和肯定。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副书记田传峰说:“谣言会误导公众对事实的看法,尤其是网络环境中,传播速度非常快,影响波及面很大,打击谣言是肯定要的。在打击谣言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透明的工作,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准确的信息,谣言也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了。”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范雪娇说:“互联网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传播,另一方面也是谣言滋生的温床。从更广义而言,谣言即相对于官方的、准确的信息,因此,应该加强信息疏导,让谣言止于公开。”

        网络谣言成为当前社会谣言的主要源头,对社会诚信、公共秩序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一些网站放弃社会责任、疏于管理,加剧了谣言的传播和社会危害性。网络生活是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广大大学生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怎样才能成为谣言的“止者”、生活的“智者”?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传媒与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德刚说:“网络媒体在为牢骚的发泄与意见的表达提供公共话语平台、推动社会民主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权威性丧失、匿名言论公正性与客观性偏离的现实问题,谣言便趁虚而入。作为拥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智者’的大学生,在谣言面前未必就能发挥‘止者’的作用。这既与大学生信息接触渠道单一、易产生网络信息依赖有关,也与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有关,而根本原因则在于有些大学生缺乏应有的信息认知与质疑能力,尤其是系统的分析与辨别能力,遑论正确、恰当的信息传播能力与行为。在西方国家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媒介素养教育对我国的急迫性正日渐凸显。只有通过针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其信息自主权,才能从根本上让大学生成为谣言的‘止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