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10日 星期二

    《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反响

    鹦歌岭上的大学生,我太喜欢你们了!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10日   03 版)
    图为大学生们在雨中护林巡查。资料图片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 王庆煌 

        9日一上班,我就看到了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出的通讯《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27名大学生重建海南鹦歌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纪实》,眼前一亮,感慨颇深:鹦歌岭上的这群大学生太让我喜欢了!

        27名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放弃大城市的生活,投身到广袤的大森林,在艰苦的鹦歌岭一待就是5年,为保护海南弥足珍贵的生态和水源作出了贡献,他们还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帮助当地农民致富。这种扎根山区、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很寂寞的,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有所作为。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年轻人能耐得住寂寞、执著奉献,非常难能可贵。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号召广大年轻人积极投身“三农”事业,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年轻人扎根基层,地更广、天更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业科技创新,这为热爱和献身“三农”事业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社会各界将会肯定和褒扬这27名重建海南鹦歌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的大学生,不会忘记他们的默默付出。

        我经常鼓励我们热科院的年轻人沉下心来,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产业实际,在实践中提升能力,踏踏实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我院每年都选拔大批的年轻人到地方市县挂职锻炼,为当地农民增收贡献聪明才智。他们在基层得到了锻炼,一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

        我认为,青年知识分子尤其是从事“三农”工作的年轻人要有所作为,就应像鹦歌岭上这27名大学生一样,服务于国家需求、社会需要,带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扎根基层。同时,要加强学习,向自然取道,向实践取经,发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在实践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

        (本报记者魏月蘅、王晓樱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