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09日 星期一

    知识·军旅·人生

    “惟愿此生长报国”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总参某信息化研究所总工程师于全

    吴 旭 李 强 姚建军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09日   14 版)

        中国工程院院士、总参某信息化研究所总工程师于全,近20年来主持和参与完成重大科研项目2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申请发明专利14项——“惟愿此生长报国”,是他的座右铭。

        负面消息的“正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初,公派留学人员学成回国率不足10%;但留法博士于全不仅学成归国,且决定参军。

        留学期间,于全取得多项重要科研成果,1项成果获得法国专利,其毕业论文解决了法国地铁公司、电力公司光纤网络建设中的几个关键性技术难题,许多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极力邀请他。

        从法国媒体看到的中国报道,几乎都是负面消息,“在法国,实际上我接受了4年爱国主义教育”,于全说:这反而激起他为国争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国内众多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IT企业,也纷纷抛来橄榄枝,有的承诺将他的技术成果折算为20%的股份。但于全选择了军队——“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强盛的国家”,于全明白这一点。

        主动展开预先研究

        我军信息化建设体系大、头绪多。从何入手?于全决定从一片空白——计算机仿真手段建设做起。500多个日日夜夜,于全他们几乎把家安在试验室,夙兴夜寐地编码、修改、调配,从1992年到1998年,他以平均不到2年就有一项重大科研成果的速度,先后完成5项重大军事通信科研项目,其中4项填补国内空白。

        于全常说,搞科研就要瞄准世界一流,否则东西研制出来也是淘汰品。“软件无线电”概念一出现,于全就意识到这是一种解决协同通信世界难题的技术。他主动展开预先研究,仅用短短两年,就成功研发国内第一台“软件无线电网关电台”,使我军软件无线电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人生信条没有变

        从“全国优秀留学归国人才”,到享誉全国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尽管身份在变,但于全“看重事业、看淡名利”的人生信条没有变。

        1999年,于全论证提出的我军成系统建设的某战术通信网络,得到上级批准。系统建设涉及诸军兵种各类作战单元和信息系统,难题之多前所未有。于全横下一条心:不图虚名,一定拿出提升部队战斗力的硬成果!在很长一段时间,于全没有发表学术论文,也没有申报科研成果奖励。有的同事提醒他:“你可有几年没出成果了。”也有人怀疑他江郎才尽。对此,于全总是笑笑:“耐得住寂寞,是科研人员的基本素质。”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他牵头研制的这一系统最终通过各种严酷环境的考验,开创了一体化联合作战机动通信保障的新模式,实现我军战术通信指挥的重大变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