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08日 星期日

    专家:

    中国城市应怎样“休闲”?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08日 03版)

        休闲,不光是个人的事儿,还被很多城市管理者看做是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新增长点。休闲体现的是人与建筑的和谐,人与物的和谐,人与城市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为此,“从观光到休闲转变”,也已经上升为许多城市的发展战略。在近日由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游研究院、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支持和主办的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活动中,专家学者围绕休闲城市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一些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最大的差距在于休闲

        中国旅游报总编辑高舜礼说,我国两年前就公布了休闲城市国家标准体系。去年发布的全国旅游规划纲要又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选择条件较好的30-50个地方进行休闲基础设施和服务建设。但从全国300多个城市的情况看,中国目前旅游目的地和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国家相比,最大的差距就在休闲建设方面。浙江千岛湖的湖光山色一点都不亚于瑞士的日内瓦湖,但它的湖边不像日内瓦湖周围一样有那么多休闲小镇和让人能感觉到的浓浓的休闲气质。千岛湖周围的村庄小镇缺少休闲气质,与休闲差距太大,知名度和游客评价也因此大打折扣。我国许多著名旅游城市和景区点,也是如此。

        “人”是城市休闲的主体

        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小安说,城市因生活而美,因人而更美,城市不只是建筑的叠加,不能缺乏人文理念。现在许多城市是为建筑而建筑,为发展而发展,楼和楼、建筑和建筑之间没有关系,道路设计也是以汽车作为尺度,而忽视了人。比如北京的平安大街,为什么商铺始终进不来,因为道路建设太宽了,从马路这边到那边很不方便。这是一个发展理念问题,也是满足群众需求的问题。城市建筑应让大家生活得更丰富、更从容、更悠闲,这是城市休闲观的重要基础。

        魏小安说,休闲是社会各阶层的共同需求。一个好的城市是适合当代人发展需要的,休闲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城市的CBD,人们白天在写字间的小格子里工作,晚上回到家里蜗居,没有休闲的环境,在这个城市中感受不到它的人文气质,对这个城市不会产生感情,也就不会热爱这个城市。比如北京的CBD,仅仅是一个办公区域,龙头区域,在这样的区域中,就需要把休闲因素加进去。

        “一流”不等于老百姓喜欢

        中国研究院院长戴斌说,一些城市追求“达到世界一流”,认为达到了国际标准,就代表了水平和能力,这往往包含了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标新立异的因素。对待休闲国家标准,也要从是不是科学、是不是符合实际、是不是可以操作来衡量来实施。休闲其实就是整合城市资源,把城市变成一个生活性的产品、文化性的产品。它不需要大拆大建,搞什么大马路大绿地大广场大高楼。比如山区县就不要追求大楼拔地而起,而是要根据地质地貌地理特征,求美,求精,求缓。再比如建设比较大的街区,可以把原有小商铺、小商店、小餐饮、小绿地整合起来,有足够的容量,让人有地方玩儿。现在许多城市都建有城市中心广场,面积非常大,里边空旷,大多数时候都用不上,人们因没有活动区域而不能享受到休闲带给他们的愉悦,休闲认知度不够,休闲感受度降低。(本报记者 王小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