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来到延安了!
当我双脚踏上这片神奇的大地,即刻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在我内心,延安是一个神圣又神秘的地方。我曾不断追问,这方热土究竟靠着什么力量培育出了革命胜利的种子,在这里扎根的中国共产党又是以何等的气魄与智慧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十多天的延安之行,虽短暂却充实,不仅解开了长期萦绕在我心头的谜团,更为我的人生增添了一笔厚重的财富。
信仰:77年不变的坚守
“少找你5块钱!”循声望去,一家餐馆的老板正拿着五块钱往外冲,追上客人后,钱一塞,就扭头往回走。
在延安,这样的道德美景处处可见。为什么不少人在埋怨社会无情,抱怨自己的心已经被现实“掳”走了,而延安的道德之花却争相斗艳。终于,在十多天的学习和走访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信仰。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13年间,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我想到了“北伐名将”叶挺。当面临国民党的荣华富贵和共产党的艰难困苦的现实抉择时,他义无反顾地跟定了共产党。岁月峥嵘,像叶挺这样,为信仰而默默吞下孤独和痛楚的共产党人比比皆是。在延安期间,是信仰让共产党人寻到了根脉,看到了光明。77年后的今天,延安人依然默默坚守着这份信仰。
延安人厚道。这里的每一家餐馆,不仅分量足,而且待客诚恳。“吃不了了,怎么办?”在一家延川特色店吃过午饭后,我小声嘟囔。“我们给你放冰箱,下次来的时候,再热热吃嘛。”多么朴实的一句话,一股暖流顿时涌上我的心头。
延安人见不得虚情假意,也做不来坑蒙拐骗,是流淌着中国共产党血脉的滚滚延河水孕育了这里的风土人情,是见证着实事求是思想光芒的巍巍宝塔山托起了这里的云蒸霞蔚,如今,信仰依然坚定,后人永远坚守。
敬业:不断传承的精神血脉
敬业是超时空的价值取向,不会过时,也不会被历史所湮没。共产党人的敬业精神犹如一盏明灯,映照着宝塔山下的延安。
延安人对优秀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念念不忘。他用炽烈的革命激情,点燃了敬业的火炬,温暖着边区人民的心。
在延安,我亲身感受着这种无处不在的敬业美德。
3月27日中午,我来到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1969年至1975年,一位现任中央领导曾在这里插队,和乡亲们一起挑粪拉煤、拦河打坝、建沼气池。当时,梁玉明是村里的支部书记,我有幸拜访了这位老书记。
梁书记指着近几年来与这位中央领导的合影,一一介绍。老书记说,是这位领导在梁家河村建了第一口沼气池,现在村里的日常生活都以沼气为能源。采访中,老书记对村里的大学生村官张鹏不时地教诲,让我感触颇深,虽然老书记已经不在一线工作,但他一直以敬业自勉,放不下村里的大事小情,老书记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村子。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头戴耳机、身着军礼服的讲解员刘晶,深情地讲述着党中央领导人在杨家岭的工作场景。
我发现,在延安的每一处革命旧址,讲解员都像刘晶一样,仪表端庄,精神饱满,他们认真地讲述历史,回答游客的疑问,他们身上所承载的不同样是共产党人的敬业精神吗?
奉献:用生命给出的回答
什么是奉献?长眠于“四八”烈士陵园的王若飞用生命作了最直接、最平实、最生动的诠释:一切要为人民打算。
每年延安的老百姓和孩子们都来瞻仰“四八”烈士陵园,奉献成为了延安人骨子里的精神气质,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史俊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接任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时,史俊琴曾面临一无办公地点、二无办公经费、三无工作人员的困境,但她并没有放弃,为了扶持监管局的发展,她甚至瞒着丈夫取出家里的存折垫付办公经费。不久后,事业上有很大改观的史俊琴遭遇丧子之痛,她却坚定地说:“有事业的人,精气神不能垮。”史俊琴的奉献精神感动了延安。
每年,全国各地自发前来瞻仰“四八”烈士陵园的人络绎不绝,奉献已不单单是写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里的文字,而是内化为了全国人民的精神动力。
我想,奉献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为了理想百折不回,甚至在死亡的威胁中昂首挺胸,阔步向前!闭上双眼,沐浴着发人深省的春风,我的思绪随着绵延的延河飘到了1800公里外的汶川。那是2008年的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
在汶川的日日夜夜,一点一滴让我这一辈子都难以忘却。5月17日,我在映秀灾区随着济南军区某红军师教导队来到一幢住宅楼前,只见眼前的楼房一半只剩下两层,另一半严重倾斜,残垣断壁发出嘎嘎的断裂声,随时有坍塌的危险。在现场指挥的政委刘法峰很清楚,这些不顾一切向前冲的战士,很有可能有去无回。于是,刘政委命令部队后退集合,大声喊道:“不是独生子女的举手!”
“刷”,273名官兵全部举起右手。刘政委以为大家没听清,提高嗓门又重复了一遍,可是,大家反而把手抬得更高!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这句话深深烙在了每个中国共产党人的心里。也正是这种大义凛然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乐业奉献。(本报记者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