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上“微”名号: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社区……伴随着时间碎片化、网络草根化、内容快餐化的发展,中国正在悄然迈入“微时代”。今起,本版将陆续推出“微时代”系列报道,探寻这个时代里信息传播的“微动力”。
电影,这个曾经要到电影院排队买票观看的“大制作”,如今正因为微电影的出现而被改变。时长仅为短短的十几分钟,在手提电脑、平板电脑、MP4、手机上频繁播放……自诞生之初,微电影就被贴上了“草根”的标签。近两年,随着知名导演的纷纷加入,大牌明星的积极加盟,微电影从早期的粗糙走向精致,曾经的“小成本制作”,现在正成就着许多人的大梦想。
草根到专业的华丽变身
自2011年开启“微电影元年”以来,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微电影频频问世,成为众多创作者自由表达的独特视觉形式。
许多有策划的微电影行为陆续出现,如爱奇艺推出“城市映像”系列,搜狐联合中影公司推出以明星为导演的“7电影”,灵思影视网络中心投资拍摄《微博有鬼》三部曲等。
3月,新浪第二届微视频大赛启动,新浪宣布将继续升级去年提出的微视频战略,并推出了新的“社交视频5+2组合拳”。3月中下旬,曾诞生了原创微电影代表作《老男孩》的优酷出品,在香港举行了“美好2012”电影行动启动发布会暨“大师微电影”全球首映式。由乐视、新浪、合润三方联合投资出品的《梦想的力量》系列微电影紧随其后,于3月底横空出世。此外,凤凰、百度等门户网站纷纷试水微频道,都试图在该领域“分一杯羹”。
多方举办的微电影节也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关注青年导演尤其是学生导演的创作,提倡小成本高产出的制作方式;4月下旬开幕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微电影节,将公益定为此次活动的最大亮点,希望借助微电影这个强有力的传播载体,将公益理念深入人心;即将于6月举行的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也将继续介入新媒体领域,拓展新功能,涉足微电影。
从草根到日益专业,微电影的华丽变身,为2012年的春天增添了一抹新的亮色。
独具优势的影像传播平台
移动互联网近年来的火热,为微电影奠定了技术条件与基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内容品质的日益精良与营销发行平台的不断完善,使微电影在互联网上受到热捧。传统电影人意识到,这样的传播平台必须受到重视,它的发展或将成为电影生态圈变革的开始。
与此同时,网络视频持续发力,数据显示,2011年网络视频用户达到3.25亿,网络视频的观看时长在过去2年里增长了近2倍,网络视频观看时间的增速是上网时间增速的4倍。一同增长的,是视频网站收购传统电影、电视剧的版权费:一部电影网络版权叫价上百万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平均每分钟为之消费的网络版权超过万元;电视剧方面,近几年频现跳跃式增长,单集价格屡破高价,有的电视剧还处在剧本修改阶段,其网络版权最终单集售价就已突破百万。与高额的网络版权费相比,原创微电影具备的价格优势,受到了广告主的青睐。
除此之外,对于怀揣电影梦想的年轻人来说,如今动辄上千万、上亿的电影投资,与影院的分成和票房压力等,使得制作电影本身变得风险难估,而真正想用作品说话,在商业大片的夹击中,变得并不容易。微电影的出现,为年轻的电影人打造了一个实现个人影像表达的传播平台。
种种因素,促使微电影快速崛起,据盛大“华影盛视”首席执行官赵雨润介绍,“2011年国内大概出现了40-50部微电影,2012年或将达到100-200部,预计微电影将在明后两年迎来更大的爆发量。”
发展模式仍需探索完善
作为一名微电影爱好者,中国传媒大学的赵同学平时喜欢用摄像机到处拍摄,制作成微电影上传到网络上,收获了很高的关注与点击率,他常说:“微电影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
类似赵同学的人还有很多,业内人士认为,通过微电影,人们可以从细微处找寻到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作为一种新兴载体,它打破了专业门槛的局限,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享受拍摄电影的乐趣。
然而,并不是所有拍摄者的主题都能够激起人们的共鸣,现有微电影作品中,还普遍存在故事不够吸引人,主题不够鲜明等问题。对此,专家建议,微电影剧本一定要有故事性,要弄清楚自己究竟想表达什么,有戏剧化的人物和故事,有打动人的细节,对话要讲究,语言新锐又不失幽默才能吸引观众。
盈利方面,时长只有十多分钟的微电影往往利润率表现不错,但直接利润较低、模式较为单一仍是其经营发展需要突破的阻碍。“目前为止微电影的盈利模式还是依靠广告,同时我们也在播出端做不断的探索,并跟视频网站采用了广告分成的模式,但是这方面现在还在探索阶段。”赵雨润指出。
除此之外,现在我国视频网站大多依靠自觉的内部审查和网站的自查式审核,使得微电影的审查监管存在空白,一些暴力色情的作品内容不出几分钟的等待,就能够被公布到互联网上,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
尽管还有很多方面处在探索阶段,但专家们普遍表示,这两年微电影展现出来的发展潜力让人惊叹,对其未来,他们充满期待。(光明网记者 张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