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5日电(记者庄建)“尽快将中国流失海外的古籍善本系统地‘引进来’,整理出版好流失海外的中国古籍”已经写入《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草案)。与其一起被明确为未来十年古籍整理出版重点方向的还有组织实施一批古籍整理基础性出版工程;组织出土文献的整理出版工程;组织实施社会档案类文献出版工程;组织实施古籍整理数字化出版工程。这五大重点方向使今后五年乃至十年古籍整理出版脉络和重点任务更加清晰。
据粗略统计,我国战时流失日本的古籍至少有300万册;美国国会图书馆中的中国古籍60余万册,其中善本书2000余种、地方志2938部、少数民族古籍3600余种;英法掠走的珍贵敦煌文书不计其数。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此间举行的古籍整理出版专题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史在他邦,文归海外,奇耻大辱”(郑振铎语)的状况不能再继续。因此,要加快“散失海外的中国珍稀文献出版工程”的实施步伐。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整理出版目录,后再遴选珍本刊印出版,使中国古籍回归故里。
据悉,《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经过广泛论证,目前已经形成草案,同时建立了古籍小组主导,依靠专家的古籍出版规划评审机制。规划站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根据六中全会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要求,突出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挖掘和阐发,形成了一个由国家主导,体现国家意志,代表国家水平的古籍出版脉络。《规划》中,古籍小组组织筹划了一批国家急需、对文化传承具有深远意义、填补空白的基础性工程,如《散失海外中国古籍总目》、《散失海外中国珍稀文献丛刊》、《中国基本古籍数据库》、《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总目》等。
柳斌杰指出,搞好中长期规划是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要前提。我国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特别重视规划,通过编制五年或者十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遵循古籍事业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和部署古籍整理工作,从实践上来看是非常成功的。
据悉,从1958年到2006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6个古籍整理的中长期规划,涉及5552个品种,出版了一大批有分量的古籍整理出版项目。在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指导下,国家财政逐步加大了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支持力度,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金从1983年的17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2000万元。目前国家财政每年拨付巨资支持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每年古籍整理出版补贴3500万元(其中古籍小组2000万元、高校古委会1000万元、国家民委民族古籍办公室500万元),国家出版基金也资助了一批古籍项目,加起来每年有上亿元用于古籍整理出版。有了古籍整理出版的中长期规划,全国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走上了有领导、有计划、有竞争的轨道。
柳斌杰说,制定古籍整理出版中长期规划,就是要树立精品意识,通过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引领作用,逐步形成并完善由国家主导、以各省和古籍出版单位为基础的古籍整理出版长效规划体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以精品意识引领古籍资助评审和管理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在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中,所有古籍获奖项目均为古籍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