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一直是武汉大学学子的骄傲,但这份骄傲随着一年年的樱花节,逐渐变成了无奈。4月5日媒体报道,随着樱花盛开季节的到来,大量游客把校园围得水泄不通。武大的学生们在网上学着用“咆哮体”大呼:我们是大学不是公园!
武大学子的“咆哮”不是没有道理,今年清明期间,武大赏樱花人流达到日均十五万,拥挤程度堪比春运。喧闹的游人打破了学校宁静的学习环境,许多学生为求清静,甚至打车去别的学校上自习。
武大的纠结固然有“满园春色关不住”的内因,但对游客来说,他们也同样有难以言说的苦衷。据媒体报道,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全国各地景区近日启动调价程序,山东省现有8家5A级景区门票价格几乎全部过百元,而全国其他地方的一些著名景点,云南石林门票175元、九寨沟门票220元、黄山门票230元、张家界门票245元……
在旅游开发的热潮中,最先热起来的恐怕就是景点门票价格了。动辄二三百元的门票,让大好河山成为“看不起的风景”,也使公众出门旅游成为一种奢侈。武汉大学优美的风景和区区10元的门票,自然成为许多人最“经济”的选择,人潮汹涌也就不难理解。
相比中国景区门票的“高不可攀”,国外许多景点的门票价格十分低廉。法国卢浮宫一张普通参观门票仅9.5欧元,而且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全天免费对公众开放。对18岁至25岁的青年人,卢浮宫还推出了15欧元的年卡,让热爱雕塑、油画艺术的青年人能够经常去卢浮宫参观。日本、意大利、埃及等世界著名旅游国家的著名景点门票价格也普遍低于居民收入的1%,著名的富士山甚至不收取任何门票费用。
随着经济发展,公众的消费理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温饱到小康,不仅是从吃窝头到吃肉的转变,还是生活方式向更高层次的迈进,艺术欣赏、文化旅游自然也就成了生活必需品。而与之相关的文化福利也应适时跟进。景区不仅是经济开发的工具,更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公园者,“公”字当头。自然文化遗产天然生成、祖先遗留,今人不费一毫一厘,何来设卡收费之道理?虽然维护和管理会产生费用,需要出售门票来弥补,但一定要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确保其公益属性。
近些年,国家物价主管部门一再表示,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旅游景点的监督检查,坚决遏制门票价格相互攀比、过快上涨。但言犹在耳,门票价格还是照涨不误。这其中除了过度经营开发、地方保护主义思维作祟,恐怕还与我们对旅游景区的功能定位失策有关。如果从整体上对自然文化遗产作出正确定位,并从政策上确保其公益性质,让景点门票价格回归合理,让公众可以轻松享用,万人挤爆大学看樱花的情形也许就不再发生,文化旅游消费也就不会在门票面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