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06日 星期五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领导干部谈文化⑥

    为创造特区新辉煌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谈文化建设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06日   02 版)

        长期以来,厦门市把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如今,厦门经济特区不仅涌现出一支30多万人的志愿者队伍,也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日前,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面对记者,畅谈了厦门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建设,为创造特区新辉煌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记者:厦门经济特区去年底刚过完30岁生日。30余年来,文化在特区的发展进步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在新的起点上又面临什么样的发展形势?

        于伟国:厦门是我国东南重要港口城市、著名侨乡,我国重要的通商口岸、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地,改革开放后又是我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有着海洋文化的深厚底蕴、闽南文化的厚重积淀。开放、包容、创新、和谐成为厦门文化的重要特质。这种特质,也成为推动特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站在新的起点上,厦门文化发展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决策,胡锦涛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贺信提出了谱写经济特区各项事业新的辉煌篇章的殷切期望,去年底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提出了建设两岸文化交流最活跃平台的要求和任务。

        记者:近年来,厦门全面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而且提出岛内外一体化是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领域的全面的一体化。请问在此进程中,厦门将如何推进岛内外文化一体化?

        于伟国:发展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六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对厦门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改变厦门岛内城市和岛外农村文化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实现岛内外文化的一体化,让城乡群众享受到均等的文化服务。

        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2月考察福建时提出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三个一体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大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尤其是岛内外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一是统筹岛内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在岛外新城规划建设一批大型文化中心、市民公园等文化体育设施,做到岛外每个区都有大型文体中心,并把厦门大学新校区等文教资源和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软件园三期等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布局到岛外。二是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现了广播电视“户户通”、有线广播“村村响”,深化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流动文化大篷车、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村(居)100%全覆盖,让群众共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三是大力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工程。我们制定了《厦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深入推动闽南文化的传承和普及,全力做好鼓浪屿申报世遗和保护性开发,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我们注意到,厦门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了建设独具魅力、充满活力的文化强市的目标,其中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重要内容。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厦门有哪些思路、举措?

        于伟国:我们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抓手,大力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多年来,我们积极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探索了文化+金融、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新模式,并努力在紧密结合中产生1+1大于2的作用,推动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动漫、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尤为强劲, 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1%。

        下一步,我们将突出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两大主攻方向,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创意设计、动画影视、文化旅游、数字内容四大产业集群,大力推进“531”文化产业载体建设,即培育50家重点文化企业、3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0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0%以上,真正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

        记者:厦门在对台文化交流中具有独特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在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面有哪些打算?

        于伟国:中华文化是联系两岸人民感情的重要精神纽带。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做好台湾人民工作、增进两岸人民感情和民族认同方面,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近年来,厦门致力于发挥独特文化优势,在扩大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方面积极先行先试,打造了一批在两岸叫得响的文化交流合作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以实施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为契机,继续先行先试、大胆试验,创新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体制机制,拓展对台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一是推进两岸文化产业深度对接。以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区为载体,共建两岸文化产业园区,联手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努力建设两岸创意设计研发合作中心、两岸文化产品展销集散中心等,加快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和两岸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基地。二是增进两岸文化交流交融。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建设,持续提升海峡论坛、文博会等涉台文化盛会的影响力,积极开展“走进台湾”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不断丰富活动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联接两岸同胞感情的纽带作用,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本报记者 马跃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