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05日 星期四

    缅怀·记忆

    和侯老在一起的日子

    师昌绪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05日   07 版)

        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1962年,那时他在从事航空煤油的国产化工作,遇到金属腐蚀过不了关的难题,于是他率队到了在沈阳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座谈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侯祥麟先生。因不是同行,交往很少。一直到了1983年,侯先生被任命为石化总公司“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首席顾问,我受聘为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从那时起,通过研讨会和到外地参观,我们逐渐熟悉起来。当然,更多的接触是在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以后,我是副主任之一,侯先生是委员会成员。他对基金委员会的方针、政策和运行发表了很多宝贵意见,还承担了一项具体任务——“材料自然环境腐蚀规律的研究”。这是一个重大项目,当时我国正值体制改革,有些部门被撤销,其所属腐蚀领域处于无人管状态,科技人员失散、样品丢失严重。课题的负责人向我推荐侯老,因为他威望高,对石油管线的土壤腐蚀十分关心。为此,我到他的住处请他出山,他答应了,并在课题运行中提出了很多影响深远的意见。

        成立工程院的倡议始于1981年,当时并未成功。1992年8月,张光斗、王大珩、侯祥麟、张维、罗沛霖和我聚在一起上书党中央和国务院,再次建议成立中国工程院。经过曲折的筹备过程,终于在1994年实现了。

        1993年,何梁何利奖的评审,侯老被提名为成就奖之一。在过去,成就奖一般是给从事基础研究的著名科学家,对工程技术人员存在异议。作为18名终评委员之一,我负责介绍。为此,我仔细阅读了他过去的成就和对我国科技进步的影响,最后推荐获得成功,也为此打开了何梁何利成就奖授予工程技术人员的大门。

        2005年9月16日,国务院为了表彰侯老的业绩和模范作用,温家宝总理出席在人大会堂召开的大会。我有幸作为四个报告人之一介绍侯老的高尚品德和突出业绩,侯老当场也作了发言,使我深受感动,那年他已93岁。(作者为两院院士)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