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阳是河北廊坊的一个区,面积只有300多平方公里。在那里,有一个被当地农民称为“住满了大专家”的科技园区——中国农科院廊坊科技园区。以前,园里的专家搞科研,园外的农民忙种地,互不相干;2008年开始,“大专家”们整天扎在农民的蔬菜地、果园、奶牛场里。他们忙乎的事,被乡亲们形容为“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被政府总结为“广阳模式”。
“广阳模式”有啥新鲜的?3月26日,记者专程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犊牛如何断奶——
让技术与产业有效对接
听说过让奶牛享受按摩、给犊牛断奶吗?
在农民孔繁茂位于广阳区北旺乡的天利和奶牛养殖场,记者见到了一道奇特的“风景”——一头头奶牛在不停旋转的电动刷子前自觉地排起了队——它们正等待着擦痒按摩。
孔繁茂告诉记者,这种梳子叫牛体刷,又叫奶牛擦痒器,既能保持奶牛皮肤清洁,又可加快血液循环,在保证奶牛健康的同时,提高产奶率。
“这都是刁老师他们这些专家给我们设计的。”孔繁茂指着一旁忙碌的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刁其玉说。
在孔繁茂的养殖场,专家们设计的给奶牛休息的“卧床”、方便奶牛舔食、补充微量元素的“营养砖”等“科技设备”,比比皆是。
在一块被称为“犊牛岛”的场地,一头头出生不久的小牛犊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干净、舒适的小屋,工人和技术人员在用特制的“奶瓶”给它们喂代乳粉。刁其玉告诉记者,犊牛早期断奶技术是所里成熟的科研成果,就是在犊牛出生后饲喂代乳粉、实施早期断奶。“与传统牛奶饲喂方式相比,不仅可节省费用,减少疾病发生,而且犊牛的长势良好。”
孔繁茂忙着在一旁补充道:“我们测算过,按犊牛60天断奶算,使用代乳粉可使每头犊牛增加体重近5斤,还可节约成本300多元。”
科技支撑农业,关键是让技术与产业有效对接。奶牛养殖和蔬菜、果树,并称为广阳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广阳现存奶牛10291头,规模养殖场10家。从2008年起,中国农科院廊坊科技园区就组织专家,针对牛场存在的犊牛培育技术空白、奶牛粗饲料质量较低、奶牛疾病防控技术短缺等几大问题,在养殖场开展了犊牛代乳粉、微生物青贮添加剂、奶牛复合微量元素缓释剂等专利技术示范推广,让奶农尝到了“科技养牛”的甜头。
“如果说广阳的做法能成为一种模式,那么,动足脑筋让技术与产业有效对接,就是其显著特征之一。”中国农科院科技局副局长王晓举说。
科技专家为农民带来什么——
农民科学素质得到提升
位于卜营村的广阳碧源蔬菜基地占地500亩。农民王庆怀站在自己的番茄温室大棚里,掰着指头给记者算账:“这个温室占地6分,以前一年收入才一万元,自从专家来了后,采用了新技术,种上了有机番茄,如今每斤批发价就能到3块多,这个棚一年收入增加到4万元以上。”
老王所说的新技术,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在广阳推广的“抗病微生物有机土应用技术”,所说的专家,是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李宝聚。
正在一旁的广阳碧源蔬菜基地负责人何占良讲了一个故事——
卜营村种植蔬菜大棚近10年,由于大棚温度高,导致土壤里的根结线虫病害连年发生,蔬菜产量下滑。这成了农民们最大的头疼事。2009年开始,李宝聚连续三年在村里给农民示范设施蔬菜土壤消毒技术,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为乡亲们挽回了经济损失。
在卜营村,一些新鲜的科技名词能时不时从忙碌的农民嘴里冒出——“嫁接育苗”、“土壤消毒”、“微生态调控”。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胡鸿告诉记者,他们通过田间指导、育苗技术及试验示范、办班等各种形式,已对70%的专业蔬菜村种植户进行了技术培训。
如今,基地菜农的种植管理水平已是“今非昔比”。“我们的感受是,只有农民的科学素质真正提高了,科技的支撑作用才能真正落地。”
2003年,中国农科院廊坊科技园区成立。2008年,院方和廊坊市广阳区修编规划,将广阳全区列为优先带动区,双方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完善充实了院区合作的新机制。“如果说小小的广阳能创造什么‘模式’,我认为利用农科院的人才优势,突出抓好新型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才是成功的关键。”广阳区委书记尹广泰说。
得益的仅是广阳一方吗——
打通科技成果推广“最后一公里”
与中国农科院这么个大的科研单位合作,得益的仅仅是广阳一方吗?
“共建园区实现了双方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院士说,中国农科院作为我国农业科研的“国家队”,承担着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大任务,需要建立一批高水平的科研试验基地,而广阳区充分利用廊坊科技园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带动农民致富。这样的“广阳模式”,充分利用中国农科院雄厚的人才、技术、信息优势和广阳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发挥了优势互补,实现了互利共赢。
其实,农民们称廊坊科技园区里“住满了大专家”,此话一点不假。
据中国农科院科技局副局长王晓举介绍,目前,园区已建成20个试验示范小区,有9个研究所的50多个课题组、300多名专家长期开展工作。承担着国家“863”、“973”、“科技支撑计划”等200多个科研项目。
记者了解到,正是依托于廊坊园区这一广阔的科研试验基地,中国农科院的科研人员近年来取得了三系杂交转基因抗虫棉、转植酸酶基因玉米、高油大豆中黄13等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广阳模式”的推动下,廊坊科技园区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带动效应得到大幅提升。目前,核心功能区已成为国内外各界参观、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例如转基因三系杂交抗虫棉成果观摩会的成功举办,就推动了三系抗虫棉全国育种网络和产业化联盟的建立。”王晓举说。
“‘广阳模式’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以科技园区为核心,通过试验示范,辐射带动提升周边地区农业生产科技水平,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科技与生产‘两张皮’和成果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农业部技术推广处处长王青立说。(本报记者 胡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