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市委书记张琦: 诗乡歌海的儋州,不会停止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儋州市市长严朝君: 挖掘本地文化资源,促进其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主持人语
海南省儋州市是海南岛建制最早的两个古郡之一,也是海南西部的经济、交通、通信和文化中心。在儋州,既有美丽的自然资源,又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既有洋浦等现代工业旅游资源,又有古老的制盐工艺;既有让人向往的绿色植物园,又有以琼崖纵队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既有美食,又有迷人的神话传说。这一切都来自于当地促进本土文化创新的努力和成功实践。本期《文化强市百城行》专栏,走进海南儋州。
——栏目主持人 杨 亮
东坡遗风延绵不息
公元1097年,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谪居儋州中和镇。贬谪儋州三年间,苏东坡讲学明道,使儋州学风渐起,“书声琅琅,弦歌四起”,海内外名士接踵而来,从师东坡。从此儋州文风盛行。
受苏东坡影响,自宋代以来,儋州人便喜爱吟诗作对,善写对联。其中以中和镇为甚,小学毕业的人,五言绝句、七言律诗可脱口而出,外地人见此情景,都非常惊讶。儋州人对诗词和楹联的喜爱,更是一年365天,无论红白喜丧。嫁娶有婚联,又细分为“酒对”、“婚对”、“打号”;丧事则亲戚友人敬挽联,还有许多人敬上挽诗挽词;学生升学有升学联,村民出资贴到村口,架起高高的“彩门”,乡亲送来祝贺的诗词,大家逐一品评,看谁写得好。
每到逢年过节,儋州大街小巷、村里家家户户都要写对联,且相互比较,不但看内容,还要看书法,看谁家的写得好,对联写得好的人家就非常受人尊重。离春节还有半个多月时,儋州人就开始张罗着写春联。在乡村,不到万不得已,村民绝不会挂上那些买来的春联,不是他们舍不得花钱,而是大家要把过年的喜悦和来年的希冀渗透进庭前屋内饱蘸笔墨的春联中。
儋州因此而荣获“全国诗词之乡”、“中国楹联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美称。
调声成为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因子
“儋州自古称歌海,山歌催得百花开;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唱调声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并融入儋州百姓的血液里。大家以歌会友,以声传情,没有调声的日子对儋州百姓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儋州调声产生于西汉时期,是仅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地并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民间歌曲,用儋州方言演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感情热烈,可歌可舞,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集中地反映了古代海南音乐的发展过程,对研究海南古代音乐发展有重要意义和历史价值。
来到儋州,只要是有月光的夜晚,十村百里就会荡漾着欢乐的歌声,而在市区,只要有灯光辉煌的小区广场,就会看到人们列队手舞足蹈的身影。据了解,儋州200多个村委会中,几乎每个村庄都有村民自发组织的一支甚至是几支调声队,逢年过节,村庄之间相互比拼。
今年春节期间,海南北部阴雨绵绵,冷风嗖嗖,但这抵挡不了儋州市民聚集唱调声的热情。今年春节,从初一到十六,中和镇、三都镇、木棠镇和白马井镇的旷郊野外,都成了村民们集会唱调声的舞台。在木棠开发区调声现场,每天都有两三千人尽情歌唱。一对对青年男女用悠扬的歌声唱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向往、对爱情的追求。
去年中秋节,儋州市夏兰王宅村的乡亲们自发举行中秋联谊会,特邀该市新州镇和东成镇的女子调声队前来助兴表演,调声成了重头戏,一唱就是两三夜,村民文化广场人声鼎沸、歌声嘹亮、热闹非凡。
目前,调声已成为儋州人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品牌。著名的唐宝山山歌剧团和众多调声山歌队活跃在田间地头,肩负起计划生育、毒品危害和法制宣传任务。
文化与旅游融合推动古城展新颜
“儋州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了快车道,我们要以全新的视角思考积淀了两千年的本地特色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努力把儋州打造成为文化之城、智慧之城、体育之城。”儋州市委书记张琦多次强调。
近年来,儋州以体育文化节庆赛事为支点,先后举办了两届万人国际马拉松赛、两届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超霸赛和东坡文化节等大型体育文化赛事,为儋州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加新的色彩。
2010年和2011年这两年儋州赛事连连,文化飘香。先是与广东惠州、湖北黄冈联手打造东坡节,使儋州声名鹊起。大批学者云集纵论东坡文化,挖掘并弘扬东坡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接着中国海南儋州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超霸赛连续两届举办。作为海南迄今为止举办的最高水平的国际象棋赛事,吸引了一批批国内最高水平的国际象棋大师前来参赛,儋州“智慧之城”的形象一时深入人心。长跑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有着大批拥趸,马拉松体育赛事在国内外广受关注。连续举办两届国际马拉松赛,吸引了来自全世界12个国家的万余名运动员齐聚儋州,引发了一场全民健身热。每次比赛期间,儋州都推出以东坡文化和儋州调声为代表的特色文艺大餐,大力推介儋州浓郁的民俗风情和丰厚的历史文化。
“举办这一系列的重大节庆文体活动,将文化与旅游相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儋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儋州近年来主打‘文化牌’的集中体现,对带动儋州旅游转型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今年春节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约4.5万人次,营业收入约810.9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0.3%和28.7%。”儋州市副市长郑钢介绍。
(本报记者 王晓樱 魏月蘅 通讯员 王 威)
专家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博士 李鸣
处于海南西部的儋州,是一首沉郁而悲壮的歌,是一部坚忍不屈、奋斗不已的宏大史诗。这片从未宁静过的土地,如今更得时代之风气,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已非昨日可比。如今的儋州,正蓄积着一种沉淀日久的力量,喷张而出。
文化名片
■东坡书院
坐落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建于北宋(1098年),明代(1549年)重修更为现名,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东坡贬谪儋州期间,在此讲学、会友。
■儋州调声
儋州调声产生于西汉时期,发源于儋州市北部沿海三都、峨蔓、木棠、兰训、松林、光村一带,是一种以儋州方言演唱,体裁近似民间小调的汉族民间歌曲。电影《椰林曲》、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都引用了儋州调声旋律。
■千年古盐田
“活化石”一样的千年古盐田,位于儋州洋浦半岛西南处,濒临新英湾,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古盐场,古老传统制盐工艺沿用至今。在现代化厂区林立的洋浦经济开发区内,盐田村人依然在古老的盐田里沿袭着1200多年来古老的制盐技艺,被人们称为洋浦最早的“工业”。目前盐田仍保存着盐田750亩,有7300多个形态各异的砚式盐槽,年产量500吨。
栏目编辑 杨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