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31日 星期六

    为“坑面女”填平坑洼路

    ——一对农家夫妇收养、救助残疾女孩的故事

    《 光明日报 》( 2012年03月31日   01 版)

        在陕西省,一对再朴实不过的农家夫妇,用他们最本真、最淳厚的大爱,诠释了义行天下的生命原色。这对夫妇就是几十年如一日,收养残疾儿童、“坑面女”王娜的陕西省合阳县农民王友仁和李景云夫妇。

        同时,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赵铱民团队也与这对夫妇一道,用人性和职业道德的光辉,照亮了生命的盲区,树起了仁爱和道义的丰碑。

        天赐女娃

        25年前的一个夏夜,夜色沉沉,万籁俱寂。

        家住陕西省合阳县金萦村三组的王友仁和李景云夫妇刚入睡,突然听到门口有动静。“会不会是有人偷牛?”王友仁一边对妻子嘀咕着,一边披衣出门。

        大门外没有人,可是在门外的柴垛里,却隐约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王友仁走过去,用手一摸,原来是一个小被包裹。他下意识地打开一看:“啊!里面竟然有个娃儿!”

        王友仁赶紧把孩子抱进屋。襁褓里,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孩子的生日。

        “当时,我们已有俩儿子,没有女儿。一看捡回来个女儿,很是高兴。”今年61岁的李景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然而,接下来的事,却让夫妇俩惊呆了:孩子的嘴部残缺不全,有个凹坑。“这又是一个残疾孩子!咋办呢?”夫妇俩开始犯难了。

        自家生育的俩儿子,大儿子是个聋哑人,叫王军,12岁;二儿子王彬,10岁,是家里唯一的希望。

        “把孩子放回原地吧,肯定是死路一条。连她的亲生父母都嫌弃她、抛弃她,外人谁还愿意收养她呢?”

        “不管怎么说,总是一条人命!能遇到咱家,不管丑俊,不能见死不救!不然咱这一辈子都很难安心!”

        最后,他们决定收养这个孩子。

        由于先天性严重缺陷,王娜不仅说话受限制,而且连咬合、吞咽等最基本动作都无法正常完成。

        “为了养活王娜,王家借钱买了一只奶羊。后来王娜再大一点,能吃饭的时候,每天三顿饭都是我先嚼碎馍和饭,再一口一口用勺子喂给她。我忙的时候他爸和两个哥哥也帮忙。”多年如一日的“特殊喂养”,李景云对自己所做的这一切早已习以为常。

        然而,随着王娜的成长,渐渐懂事的她终于明白自己的与众不同。

        “她不敢出去玩,只要一出门,一会儿就哭着回来了,说别的孩子不跟她玩,打她,骂她。”每当王娜哭着回来,李景云所能做的,就是紧紧地抱着王娜,母女俩一起流眼泪。

        由于面貌残缺,王娜上学第一天,就哭着回家了。从此,她再也没有去上学,也不愿出外见人……

        痛苦抉择

        家境本来就很贫困,又凭空多出一张嘴来,而且还是一个残疾的孩子,常常要看病吃药,王家的日子过得更加艰难。

        考虑到王友仁的三弟王友功没有老婆孩子,有人劝王友仁夫妇过继一个孩子给王友功。

        王友仁和李景云发愁了。“按理来说,王娜本来就是收养的,应该把王娜给人。可是王娜严重残疾,将来很难招到女婿,三弟老了还是没人照顾。把老大王军过继给三弟吧,王军也是聋哑人,也帮不上多大的忙。思前想后,只有把唯一健康的儿子王彬过继了。”

        “王彬,家里日子艰难,干脆把你给三大大吧?”王友仁夫妇试探着问王彬。

        “你咋不把我哥给人?家里三个孩子为啥非要把我送人?”12岁的王彬想不通,“你们养不起我,我自己养活我自己!”一气之下,王彬离家出走了。

        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忽然有人敲门。王友仁出门一看,王彬回来了。孩子变得又黑又瘦,衣服脏得不成样子。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皱皱巴巴的钞票,说:“我和同学去韩城摘花椒了,你们看,这是我挣到的100元钱。我能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了……你们别把我给人了,我挣钱给王娜看病,养活你们……”话未说完,一家人抱头痛哭。

        虽然王彬百般不愿意,可是为了两个残疾的孩子和三弟,王友仁夫妇最后还是横下心,让王彬到王友功家去生活。

        倔强的孩子虽然知道父母是不得已,但还是无法理解父母的抉择。在跟随三大大生活几年后,王彬就辍学去广东打工了。这一去,杳无音信。

        大医精诚

        为让王娜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夫妇俩在努力解决温饱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给她治病的信念。

        自1996年起,在近10年的求医过程中,王友仁夫妇带着王娜,先后走访了省内许多医院,可得到的答复都是“没有办法”。一次次的失望和打击,让王娜一家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后来,我们邻居家一个人在西安工作,建议我们到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去看。”李景云说。

        2006年春节刚过,王友仁夫妇带着好不容易凑起来的几千元,来到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

        “王娜来我们医院的时候,围着条大围巾,戴着顶帽子,只能看见两只眼。当王娜母亲替她解开围巾时,我震惊了。可以说,我从未见过这么畸形的面容。”医院刘彦普教授回忆说。

        王友仁嗫嚅地问刘彦普:“这个病能治不?大概得花多少钱?”

        刘彦普怕高昂的医疗费吓住这一家人,于是善意地“欺骗”他们说,大概花一万元左右。

        没想到,即使一万元,也让王友仁夫妇很吃惊。他们说:“我们一辈子都挣不到一万元。等想办法凑齐了再做手术吧。”夫妇俩失望地带着王娜离开了。

        当天晚上,刘彦普教授失眠了。王娜一家厚道的神情,期盼和无助的目光,久久地萦绕在他脑海里。第二天,刘彦普便将此事向医院作了详细汇报。

        “接到刘教授汇报后,我见到了王娜。她的情况实在太特殊了,是先天性双侧颧骨上颌骨缺失。这种病例可以说是世界首例,要做这个手术,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虽然我们都很同情她,但对做这个手术没有把握。因此当时我并没有下决心。”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院长赵铱民坦言。

        而促使赵铱民院长下定决心的,正是他得知了王娜的身世后。

        “为了捡拾的残疾孩子,把自己的亲骨肉送人,这不正是人间大爱吗?!”几乎在那一瞬间,赵铱民院长所有的犹豫和担心都被抛开了。震撼之余,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救助王娜,“一定要把这个孩子的手术做好,为这个善良的家庭做点什么”。

        考虑到王娜家的经济状况,四医大口腔医院经过专题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专门的医疗小组,负责王娜的治疗和康复,并免去治疗期间的所有费用,同时号召全院医务人员为王娜捐款。

        自此,王娜开始了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历时近四年、分三期四步的手术治疗历程。全院7个科室与西京医院的两个科室近20名国内外很有影响的专家教授,参与了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2006年9月5日,王娜在母亲的轻声安慰中被推进了手术室,开始接受第一次手术。

        经过四年精心医治,2010年5月17日,赵铱民亲自为王娜装上整齐洁白的义齿。自此,王娜这个命运多舛的苦孩子,终于获得了新生。她忍不住哭了,而王友仁和李景云更是哭得像个泪人。

        2011年11月,王娜满心欢喜地嫁给了大哥王军。二哥王彬也回来了。在新房的大红喜字下,一家五口人留下了一张幸福的全家福。

        (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