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30日 星期五

    全民健身遭遇五大矛盾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30日 07版)
    3月29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市民手持彩扇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积极组织市民开展练太极牶、太极剑、踢毽子和唱红歌等系列活动。
    本报记者 郭俊锋摄

        目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比例仅为28.2%。不足三成的体育人口昭示着实现全民健身这一目标的艰巨性,这是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社会体育工作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晓敏透露的信息。

        五大矛盾让全民健身面临挑战

        今年早些时候,国家体育总局发表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15年白皮书,全面介绍了在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之后到2010年的15年内,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白皮书指出,我国群众体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建设体育强国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当前主要面临五方面的矛盾和挑战。

        第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群众体育经费还是体育场地设施、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我国人均占有数量都相对偏低。其中,体育场地设施特别是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数量不多、功能不全,成为制约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突出问题。

        第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覆盖面不广,基层公共体育服务能力薄弱,距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农村与城市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在体育资源占有和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的差距尤其明显。

        第三,在总体上群众性体育组织数量不足,且普遍存在缺少工作指导和工作经费的问题。在第一线经常从事健身服务指导活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指导水平整体不高,发挥作用的机制尚不完善,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

        第四,受传统生活方式影响,一些地区的群众健身意识还不强、健身观念落后。特别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结构不合理,中青年和在职员工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相对较少;在一些农村地区,体育健身活动无人问津,进城农民工的体育健身被边缘化;学校体育开展仍不均衡,不少学校对体育工作摆位不当,一些学校的体育工作在阳光体育运动推动下仍无明显改善;青少年儿童锻炼普遍不足,体质状况令人担忧。

        第五,由于长期受体育工作行政化管理模式的制约,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发挥的作用有限,社会力量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

        生活工作压力大成锻炼少的主因

        3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等组织公布了一项调查报告,调查发现,我们城市白领中的亚健康现象已经极其普遍,约98.8%呈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其中26岁—30岁人群更是成为重度亚健康的主力军,比例高达64.2%。亚健康的严重度已经不知不觉达到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缺乏锻炼似乎是重度亚健康人群的普遍现象。调查还发现,92%的人几乎不太锻炼。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与老年人注重健身的情况相比,青年人锻炼明显不足。“工作生活压力大”成为青年人无暇健身的主因。 

        天津体院副院长于善旭告诉记者,他在调查中发现,在大城市,很多青年人每天花在上下班路途中的时间就超过两小时,再加上接送孩子、做饭、干家务,很少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而且,由于城市白领在单位的工作压力大,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已经很晚了,根本没有力气再去锻炼。即使一个星期有两天可以休息,但给孩子辅导功课、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上超市采购一周的生活之需,根本没有多余时间来健身。 

        记者的采访也验证了于教授的说法,很多家庭以前买过羽毛球、跳绳等装备,有很多甚至还在家里安装了跑步机等设备,但这些器械的利用率都非常低,有的家庭基本都没怎么用过。 

        除了生活压力大外,还有不少青年人提出,社区虽然设有不少健身器械,但感觉那些器材比较适合中老年人,不太适合年轻人。记者的一位朋友就说,相对于社区健身器材,体育馆、健身房等专业的健身机构更适合青年人,但比较昂贵的健身费用则让工薪阶层有些承受不起,而且去健身房所花费的时间更多。 

        休闲体育大有可为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的一项调查问卷显示,在“您认为培养健身习惯有哪些好方法”的调查中,“积极引导,从思想重视”、“让健身变成一种享受”、“营造健身氛围”依次列前三位。 

        于善旭教授告诉记者说,一些青年人认为在户外进行的跑步、快走等运动不属于健身,只有去健身房锻炼,才算得上健身。其实,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只要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都应该推广。 

        日前召开的全国社会体育工作会议上,几位来自高等院校的教授提出,年轻人学习和工作时间紧张,生活压力大,但能不能从小就在学习之余轻松无忧地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事关个人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这个问题已经到了需要认真考虑、并从政策规定上积极引导的时候。与会的专家学者还认为,面对目前我国体育人口比例偏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呈现的“两头大、中间小”(指老年人和在校生比例较高,中青年人数较少)的状况,我们应大力提倡并推进休闲体育的广泛开展。

        休闲体育,指人们在闲暇时间从事的用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生活情趣的各类活动。休闲体育,也成为本次会议上专家在谋划社会体育发展时被提及最多的词。无论是体育界从事实际工作的人,还是社会上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说到休闲体育,都拿出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来交流,这无疑是中国体育乃至社会的一个进步。

        正如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晓敏所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为开展社会体育提供了越来越好的条件。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社会体育工作的重点将创新社会体育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休闲体育,打造便于群众参与、易于长期开展的“一地一品牌”的精品赛事;同时,抓好青少年体育工作,积极推动“社体项目进校园”,开展好风筝、飞镖、体育舞蹈、门球、毽球等项目进中小学校园,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的全面提升。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的邢小泉说,去年培训了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00多人。目前,全国已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0万人,健身站点25万个。休闲体育离老百姓最近,也最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就包括帮助参与者掌握正确的健身方法。

        广东省体育局局长杨迺军向记者介绍,广东省近几年推行的绿道体育就是休闲体育的一种有益形式。他说,在建设方面,广东省各地在绿道功能的定位上,除充分考虑体现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效益,以及综合旅游度假、休闲娱乐、观光教育的功能之外,还应充分考虑体育健身的功能。另外在绿道路线的选择上,除了考虑穿越都市乡村、山川江湖、名胜古迹及人文景观之外,还充分考虑与各地公共体育设施连接,使体育成为绿道建设与使用的重要内容。另外,在绿道驿站的布点上,除了考虑休息、度假、休闲以及娱乐的功能之外,还要考虑与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相配套,以充分发挥驿站的综合功能。(本报记者 王 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