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政府、各省、区、市的大力支持下,西藏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西藏民生明显改善。一组数据证明:1978年西藏GDP只有6.65亿元,2011年已达到605.83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74元增加到4700元。目前西藏社会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户有所居”、“孩有学上”。
在“老有所养”方面,西藏60岁以上的老人,都有养老保险。而“病有所医”,西藏“新农合”参保率已接近100%,即几乎所有农户都加入“新农合”,居民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而大病花费的80%可以报销。“贫有所济”,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60万人,减少到现在不足10万人,现在贫困人口每人有低保。“户有所居”,西藏实施安居工程,80%的老百姓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安居房。“孩有学上”,现在西藏适龄儿童入学率接近100%。
中央先后召开五次西藏工作会议,将发展重点放在农牧民、民生等方面。其中发展手段之一,就是增加公共服务,现在西藏每个乡镇都有学校、卫生所、邮局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西藏是离天最近,离污染最远的地方”,用这句话描述西藏的环境一点都不为过。西藏每花的10元钱中,有9元是由中央转移支付的,这样,就不需挖矿、采煤,污染环境。西藏环境这么好,有两点原因:首先是发展资金不需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其次,截至2011年8月,西藏建有自然保护区47个,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47%,居全国省市自治区之首,16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较好保护。去年西藏对生活在草原的牧民进行生态补偿,仅此一项,农牧民人均收入增加500元,可谓利国利民。
(本报记者王昊魁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