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瑞士作家凯勒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的确如此。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空间是有限的,而书中的空间则无边无垠。
三月光明书榜带着春意而来,期待为读者开启一个大千世界。
1《邓小平南方谈话真情实录——记录人的记述》
吴松营著,人民出版社,29.00元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为了继续推动改革开放,业已退休的邓小平同志在继1984年第一次南巡之后,二度南下。该书作者吴松营,时任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亲身经历了邓小平同志的这次南巡。他作为深圳市委唯一指定的记录者,负责全程跟踪记录邓小平在深圳的谈话。
书中首次披露邓小平同志当时讲话的真实内情,讲述了这位世纪伟人在南方视察中的风采,展现了一幅幅真实、生动、风趣、激动、感人的画面。书中讲述了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时,《深圳特区报》是如何智慧地“破例”宣传了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的精神实质,由此引起了中国新闻史上前所未有的盛大事情,以及当时众多海外媒体如美联社、路透社、共同社等对这一事件的高度关注等鲜为人知的内情。
2《谈往阅今:中共党史访谈录》
杨奎松著,九州出版社,39.80元
杨奎松的著述历来以史料发掘和实证研究见长,但本书展现的,却是他对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特别是对中共党史的一些宏观思考。这本书是近两年作者为报刊所撰或为大众讲演整理发表出来的谈论中共党史或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的通俗文字,其中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个性解读。
中共党史研究的最大魅力在于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以来已有90年历史,自1949年以来执政也已超过60年。我们今天的一切成就、各种问题,多半都可以从中共以往的历史中找到其生成发展的脉络或线索。而众多关注现状与历史联系的读者,更是通过各种形式直接间接地参与这种历史研究的活动,与研究者形成积极的互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者的研究。
3《2012全国两会热词录》
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人民出版社,25.00元
该书梳理并收录了全国两会期间产生的热点词汇和语录共133条,例如“用工荒”和“就业难”、养老金入市、南方供暖、未富先老、中等收入焦虑、PM2.5、萝卜招聘、道德困境、慈善组织公信力、居民健康卡、医改“深水区”、青少年体质下降、活熊取胆争议、文化民生、微时代、文化发展切忌“虚火过旺”、名人故居被拆、为民营书店减税减租等,涵盖民主政治、经济走向、法制建设、社会建设、科技创新、教育公平、医疗卫生、文化繁荣等八个方面,编写方式大胆创新、生动活泼,充分呈现出全国两会汇民意、聚民智的重要作用,使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得到了更多元化的呈现和阐释。同系列图书还包括《2012全国两会记者会实录》。
4《西藏的战争》
杨志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48.00元
这是著名作家、《藏獒》作者杨志军的最新力作,也是第一部以英国十字军入侵西藏为背景的历史小说。
作品详尽讲述了19世纪末英国十字军悍然入侵西藏的全过程。1888年,在政治利益、宗教利益的双重驱动下,英国十字军悍然入侵清政府统治下的西藏。藏民口诵六字真言,徒手抵抗。英军最终占领了西藏,但战争只是手段,让上帝与佛主在西藏共存才是英国人的最终目的。面对西藏人民对故土的热爱、对佛教的虔诚,英国人无法为基督教找到立足之地。决定战场生死的是枪炮,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信仰。对热爱和向往西藏的人来说,百年前的这段历史不可回避。《西藏的战争》用信仰拓宽了战争的内涵,用历史的眼光解读了西藏。
5《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50年史(1955-2005)》
【美】薛龙著,路克利译,新星出版社,29.80元
费正清中心作为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最为卓著的现代中国研究机构,其学术发展史对广大现代中国研究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通过文本研究和人物采访两种形式,以费正清中心成立以来10任主任的任期为线索,通过把握中心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学术事件,构建起费正清中心50年的学术发展史。这段历史中折射出美国和世界范围内中国研究领域的学术发展史。它反映了美国国内有关冷战的争论、由越战激发出的情绪、早年与中国台湾紧密的学术联系、1972年以后与中国大陆的学术合作的逐步恢复,以及过去五十多年费正清中心在大中华研究领域的学术盛况。全书系统地披露了大量珍贵的学术文本信息和第一手访谈材料,对中国学者了解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国际现代中国研究的整体情况和前沿进展意义重大。
6《红楼丛谈》
龚鹏程著,山东画报出版社,39.00元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便引发了众多争议和解读,引出若干续梦、后梦、补梦、圆梦之类,又复引出无数解梦的书,辨之、考之、说之、猜之。这股热潮,至今仍未消退。红学专家争论了几百年,至今作者为谁、原来面目如何、主旨何在,恐怕没有一点已经获得了定论。它现存十二个抄本,各不相同,且差异甚大,批本状况也很混乱,厘析考辨,至为艰难。然而正如作者所言,“《红楼梦》问世这几百年之间,它的地位和价值并不是没有遭到挑战。许多人读之不能终卷,许多人觉得它琐碎、枝节太多,对于它所叙述及传达的内容,亦觉烟云模糊,无从索解。然而,大体说来,它仍然可以算得上是这几百年间最令人着迷的读物。”
台湾学者龚鹏程对中国文学、历史、哲学等均有精深的研究,此次深入研讨《红楼梦》,有其独到之处。
7《蒋勋说宋词》
蒋勋著,中信出版社,38.00元
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骚动是因为它正在开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一种淡雅,一种不夸张的情绪。阅读蒋勋,你会发现宋词的颓废、平实和自然,发现现实的美,其实人生就是一场美的沉思。
蒋勋以其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将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娓娓道来。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全书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与姜夔,文笔流畅,可读性强。
8《张学良在美国的最后岁月》
赵杰著,中国文史出版社,34.80元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界掀起了张学良研究热。作者独辟蹊径,将他的研究视角和切入点放在了张学良的幽禁岁月,具体来说就是他离开大陆以后。这本新作沿袭了作者所一贯坚持的“亲历、亲见、亲闻”的文史治学原则,以大量的采访笔记为经,以张学良10年在美生活为纬,经纬交织,使张学良这段突破羁绊、寄居海外的台前幕后等鲜为人知的历史片段串联起来,从而勾勒出张学良晚年在美国生活的最后岁月的全貌。作者多次亲赴海外,采访张学良及其子女、重要历史见证人及知情者,耳闻目睹了张学良夫妇的言行,所记录的材料反映出张学良思想和生活最真实的一面。许多重要史料和照片为独家拥有、首次公开,颇为珍贵。
9《如何培养美感》
汉宝德著,三联书店,38.00元
书中提出,美感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但需要培养才能广泛地利用在生活里,提升精神生活的品质;而美感的培养可以像学语言一样,循序渐进,有法可依。
作者认为,21世纪是美感的世界,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美感是一种竞争力。围绕“如何培养美感”的主题,从美感的学习到美感的落实,从观念的解析到器物的举证,作者通过选择一些他认为合乎美学原则的作品为例,并加以分析,带读者从实际生活中培养美感素养,切实掌握关于“美感”的学问,使得美感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该书作者汉宝德,现为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荣誉馆长、汉光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
10《书与城市》
也斯著,浙江大学出版社,32.00元
该书作者也斯,本名梁秉钧,诗人、作家及文学研究学者,现任香港岭南大学比较文学讲座教授,在华人文化圈有着一定影响。书中搜集了他于20世纪70年代左右在专栏中发表过的文学评论方面的重要作品,表现了作者关于香港、拉美、欧美等地文学尤其是小说和诗方面的思考,并尝试思考书与城市的关系,可以说是评论,也可以说是沉思与自省。书中试图探讨的书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必将启发读者思考同样作为文化载体的书与城市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本书的灵感源自中外书刊,却不是停滞在书刊内容的层面,而是切身处地从城巿的多元文化和混杂现象作为起点,结合书刊的文字世界进行探索和思考。作者以散文的笔触、从感性的角度,对问题层层抽丝剥茧,用真实的感觉对书与城市的关系作出了一番理性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