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率先提出构筑“十五分钟文化圈”,在全国率先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和“一村一年演出一场戏剧”,水下考古创造多个全国“第一”,民办博物馆数量全国领先,大型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成为浙江省首个登上国家大剧院的剧目……近年来,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到文艺精品创造,从文化体制改革到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创造了引领全国的诸多第一。宁波还构建了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了文化民生机制。
最近,宁波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相对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比较深厚的文化积淀,宁波理应担负起为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先行探索探路的重大责任。日前,就怎样担负起这一重任,记者专访了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
记者: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对宁波的经济发展曾说过:“宁波的优势有两个,一个是宁波港,一个是宁波帮。”现在宁波提出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担负起先行探索探路的重大责任,底气、优势何在?
王辉忠:当前宁波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进入了越来越需要以文化软实力支撑经济硬实力的发展阶段,进入了人民群众越来越追求文化生活品质的发展阶段。通过持续11年的文化大市建设,干部群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强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我们建设文化强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如何不失时机地推动从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迈进?
王辉忠:今年2月17日,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宁波被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最近,宁波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文化强市建设问题,并组织力量起草了《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会议之前,市委召开了党派民主协商会和政协专题协商会,并广泛征求了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专家学者、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意见。相信这个文件经过修改完善和审议通过后,将会成为指导宁波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强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记者:有位英国服装商曾经说:宁波的魅力来自雄厚的经济实力,来自浓郁的商业氛围,更来自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机勃发的文化张力。请您就如何建设文化强市谈谈您的思考和宁波的具体做法?
王辉忠:关键是要在四个方面深化认识、取得实效。
一、有文化引领的力量才是有凝聚的力量。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兴国之魂”,摆到文化强市建设的首要位置,最大限度地凝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强大合力。
二、有文化内涵的民生才是有品质的民生。要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文化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普惠于民。要按照高起点、高品位、高质量的要求,加快宁波文化广场、港口博物馆、市艺术剧院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把更多的文化资源投向基层,把更多的文化项目放到基层,把更多的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同时,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创作生产一批既叫好又叫座、既拿奖杯又有好口碑的精品力作。
三、有文化支撑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要大力培育壮大文化产业,使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融合更加紧密。实践证明,文化对经济具有“点石成金”的特殊功效。就宁波来讲,当前面临着宏观环境趋紧、要素制约趋紧等诸多压力,能不能在紧约束条件下实现转型发展,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发挥文化的创新功能,放大文化的经济功能,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这些年,宁波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很好,增加值保持了20%左右的增幅。举例来说,文具业年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去年动漫产量列全国10大原创电视动画片生产城市第7位。但宁波的许多文化产业还处于培育期、成长期,文化产业规模偏小,只占全市GDP比重的3.4%,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城市的差距比较大,像美国的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达15%,英国达11%。我们一定要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文化产业的特殊规律,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支持,使文化产业成为宁波的支柱性产业。
四、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才是有魅力的城市。要强化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展示,使宁波城市品位实现全方位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从宁波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出发,致力于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不仅体现在经济硬实力上,更体现在文化软实力上。在文化强市建设中,要全面做好地方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展示工作,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要切实加强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和申遗工作,弘扬浙东学术文化、海洋文化、藏书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品牌,继承创新甬剧、姚剧等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古县城、历史街区、名镇名村、名人故居、名山名园等保护开发,打造“海上丝路”东方始发港和中国大运河最南端出海口“两大品牌”,使宁波优秀历史文化得到永续传承,焕发新的活力。
记者:时下,“打造XX文化”这个词很流行。而在您的谈话中,没有出现甚至有意回避这样的流行词,请您谈谈个人对文化的理解?
王辉忠:毋庸讳言,这些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其本意往往是好的,是为了弘扬和振兴当地文化。应该说,使用某些行政手段,是可以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取得某些文化效应的。但这种“打造”能打造出真正的文化吗?温文尔雅的吴越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苗族灿烂的服饰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就宁波而言,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440年历史的“天一阁”藏书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宁波帮”百年诚信立业的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浙东学术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甬剧、姚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打造出来的吗?
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我们绝对不能用搞工业的方式来进行文化建设。我们政府要做、应做、能做的就是在积极的探索中,在如何留住历史文化之根的基础上,让文化与经济齐飞,活力共潜力一色。(本报记者 严红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