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25日 星期日

    着力消除农村金融发展的障碍

    王 森 邢利民 《 光明日报 》( 2012年03月25日   07 版)

     加快发展农村金融的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建了农村金融体系,这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目前的情况看,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农村金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一,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投入,而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很难满足农村的资金需要。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到2020年我国新农村建设新增资金需求总量为15万亿元左右。按照过去农村投入资金中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比例,即使考虑到公共财政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投入等因素,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中的大部分仍将由金融机构提供,目前主要靠农村信用社等单一服务体系难以承担这样的重任。新农村建设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需求,这就要求金融服务品种更加丰富、服务手段更加多样、服务方式更加便捷。但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短期内难以适应农村金融的多样化需求。

        其二,农村资金外流,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撑趋向弱化。从1998年以来,我国农村资金以每年几千亿元的速度外流,加大了城乡金融资源分布的不平衡。近年来,我国城乡间人均贷款水平的差距不仅未见缩小,还有扩大之势。调查表明,在利润和风险控制目标的导向下,甚至包括农村信用社在内的商业银行贷款,也呈现出向城市及大型乡镇企业流动的倾向。

        其三,农村金融网点少且分布不平衡,农民存贷款困难。尽管我国每个县的金融网点平均已达50个,但30%以上在县城城区。全国有8200多个乡镇只设有一家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3300多个乡镇是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的盲区。从人均水平看,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平均每万人拥有机构网点只有1.26个,乡村金融机构网点不及城市的一半。

     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原因

        农村金融发展面临三个深层次矛盾:

        一是强有力涉农财税政策与虚弱的农村金融政策之间的矛盾。现在需要政府部门密切关注的现象是:一方面政府通过财政在减税、免税及其他涉农资金上,每年几百亿的资金量投入到农村;另一方面通过农信社、邮政储蓄,通过其他一些金融机构,把高达3000多亿元的农村资金不断向外抽取,这一状况大大抵消了政府涉农政策的有效性。金融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在温饱型的小农经济里面可能金融没有那么重要,但当实施全面奔小康战略,政府采用“城市返哺农村”政策的时候,农业经济的性质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此时如果没有金融的大规模参与,新农村建设是不可能的。

        二是涉农资金需求加大与资金供给渠道稀缺之间的矛盾。新农村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呈现大量化、多样化及长期化的趋势,而目前农村金融供给却面临主体缺位、金融工具单一及制度约束的问题,两者必然产生矛盾:基层国有商业银行通过上存的方式致使大量农村资金流向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邮政储蓄“贴水”揽储方式单方面转移了很大一部分农村资金;农村信用合作社在赢利动机的驱使下,把资金更多地投向获利机会较大的非农领域,从而使资金脱离广大农村地区。另外,农村金融产品稀少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发行股票、债券及创新多种金融衍生产品来筹集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方式还未充分涉及到农村。

        三是农村经济对长期资金的需求与现实资金短缺的短期性供给之间的矛盾。新农村建设投入到农村建设的资金,重点是用于加快乡村道路和水利建设,发展农村通信,完善农村电网,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等公共服务领域,对长期性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而目前我国农村资金供给包括两部分:一是农村正规金融对资金的供给。主要来源于农业银行发放的农业贷款、农业发展银行的粮油收购资金以及农信社支农贷款,一是来源于民间相互借贷,这些基本上都是一种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或短期融资行为,必然导致新农村建设对资金的真实需求与有效供给之间的矛盾。

     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农村金融成长

        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除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外,城乡产业生产组织的特征、城乡金融组织结构的差别、城乡金融功能的结构特征的不同,都强化了城乡金融的结构性差别,具体表现为典型的城乡存贷款、金融资产规模、金融相关率、金融市场发展等多个方面。一个值得关注的倾向是,近年来全球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手段不断改善。而小额信贷运动的兴起,彻底改变了农村金融的发展模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应全面推进农村金融的组织体系、市场体系、产品服务体系、差异化监管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建设,努力形成有效、友好、开放、共赢的农村金融新格局。

        在模式构建上,要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分工协作、相互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基本架构,合理选择农村金融模式。

        在服务三农的实践中,以县域规模化融资和农业中小企业服务为基础,农户联保为重点,小额贷款为载体,建立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具有特色的新模式。

        要在基层农村信用社上做好文章,在加快基层布点的同时,特别要鼓励农信社专门针对农户的小额贷款。尽快放开邮政储蓄银行对农村家庭的贷款功能,逐步改变农信社一家独大的局面。另外,还要鼓励各类农村扶贫基金、乡村银行等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在乡镇一级的农村基层普遍扎根。

        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重点扶持、长期努力的政策和条例引导农村金融健康成长。在促进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的同时,注意把非正规金融引入正确的轨道,并加以法律的规范、监管与保护。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