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22日 星期四

    光影绚丽 超越眼睛

    作者:董化斌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22日 12版)

        摄影诞生以来,一方面向更清晰、更准确再现客观自然界景象方向发展:即不断地强化摄影的实用功能;另一方面向美化、愉悦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方向发展:也就是不断地提高摄影的艺术性。在向艺术性摄影发展的过程中,抽象摄影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自从摄影技术诞生以来,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抽象摄影艺术的探索和实践。在摄影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抽象摄影作品画面所表现的具体形象,已不是最重要的。人们更注重的是抽象摄影本身;即摄影的过程和摄影过程中人们的情感表达与宣泄。

        抽象摄影超越了人们眼睛视觉感知。照相机记录下来的景物形象,已经与眼睛看到的实际景物形象,有了很大的区别,甚至几乎完全变化了被拍摄对象的原本形象。这些作品都是一次曝光、一次成像形成的,是拍摄时的原貌。

        抽象摄影追求主观真实性。在视觉艺术实践中,对客观真实性往往从更高的意境来思考。这与中国传统审美情趣是相通的,比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抽象摄影能够深刻地引发人们对摄影艺术真实性的思考。

        抽象摄影不受传统定点透视习惯的约束。相对于一幅照片只有一个焦点的传统视觉习惯,抽象摄影可以多焦点,甚至没有固定的焦点。这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是相通的。观看抽象摄影作品可以像观赏中国传统绘画一样,往返巡目。抽象摄影可以引起人们对摄影视觉习惯的挑战。在视觉感受的过程中,观赏者的心灵得到升华。

        一幅完整的摄影作品,至少要经历三个创作阶段才能完成。第一阶段是拍摄。拍摄阶段主要是摄影家主观意识体现。除了摄影器材对摄影的限制以外,摄影家的主观意识在拍摄时起决定性的作用。第二阶段是制作。制作是对拍摄的还原与再现。这个还原与再现,是拍摄的继续和深化。由摄影家自己独立进行的制作,反映的还是摄影家的主观意识,但是有制作操作者参与创作情况下,虽然反映的还是以摄影家的主观意识为主,有时制作者的主观意识也会反映在作品中。第三阶段是观赏阶段。这个阶段是由摄影家(包括制作者)与观众分别完成的。虽然,这阶段摄影家的主观意识通过制成的作品传达给观众并感染观众,但是由于抽象摄影作品强调艺术主观真实性,观众自身的主观意识也会参与到这个阶段的创作中来。因此,这个阶段的创作发生了分离。摄影家的创作行为结束,摄影家仅仅通过作品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发挥作用。摄影家的主观意识能动性转让给观众,观众在观赏抽象摄影作品时的主观感受起主导作用。观众转化为创作的主体,即摄影家的主观意识与观众的主观意识发生了冲突与融合。这里的冲突与融合,是整个创作过程重要组成部分。

        光彩和影像是神奇的,可以唤醒甚至震撼人们的心灵。至于作品表达的情绪与情感,拍摄者与观赏者可以分别自由的想象。我认为,真情实感的体验是理解和诠释这些作品途径之一。

        (照片均为作者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