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20日 星期二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大英博物馆里的“汉语桥”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20日 08版)

        在伦敦淅淅沥沥的春雨中,2012年度全球第一场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第十一届“汉语桥”英国区预选赛决赛3月17日晚在大英博物馆BP剧场举行。

        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邱傲文和他的校友梁悦信分别获得决赛第一、二名,他们将代表英国赛区前往中国参加总决赛。

        英国一直走在欧洲汉语推广的前列,历年“汉语桥”英国赛区选手成绩斐然。2010年,英国选手蒋思哲凭借雄厚实力夺得第九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特等奖。蒋思哲还在北京举行的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上作为代表发言。他获得了清华大学全额奖学金,目前正在北京攻读博士学位。2011年,英国赛区选拔的4位选手在第十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决赛中表现出色,拿下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获得“团体金牌”。

        比赛开始前,大英博物馆亚洲馆馆长、汉学家司美因女士及爱丁堡大学副校长史蒂芬·席里厄教授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向参赛选手及汉语学习者表示鼓励和祝贺。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发表主旨讲话。他说,“汉语桥”的魅力在于汉语是桥梁,桥基是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桥面是充满活力的现代中国。学好汉语,才能深入了解多姿多彩的中国。中英关系的未来需要更多了解英国的中国青年和更多了解中国的英国青年,需要两国年轻人共同架起中英友谊的桥梁。来自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利物浦大学和伦敦政经学院的校长,以及英国知名汉学家、全英18所孔子学院的院长一同观看了比赛。 

        来自伦敦政经学院、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利兹大学、西敏斯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诺丁汉大学的10名选手,分别就汉语语言能力、中国国情知识和中国文化技能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他们妙语连珠,吹拉弹唱,用汉语表达着他们对于古老中国文化与现代中国发展的看法与理解。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每个参赛选手都有一个响亮的中文名字。尽管选手们学汉语的时间有长有短,水平也参差不齐,但他们的认真和投入感染了全场观众,掌声和欢笑声此起彼伏。

        (本报驻伦敦记者 戴 军 本报伦敦3月19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