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20日 星期二

    杭州:300万元扶持资金能否保卫民营书店?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20日 05版)
    顾客在杭州一家民营书店选购图书。CFP

        日前,杭州市政府正式出台国内城市首个民营书店扶持办法,决定自2012年起,每年单独设立专项扶持资金300万元,以资助、贴息、奖励等方式,扶持民营书店健康发展。对于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民营书店而言,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民营书店遇到了怎样的困境?300万元扶持资金能给杭州民营书店带来多少转机?民营书店的未来路在何方?

        举步维艰:开书店要做好“烧钱”的准备

        不能想象,一个没有书店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

        但是过去几年,民营书店的命运似乎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从2008年开始,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民营书店经营开始下滑,关于民营书店倒闭的消息开始频现报端。一个经常被引用的数据是,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书业商会曾调查过,在过去10年里,有近五成的民营书店倒闭,而且这个趋势还在继续。

        根据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3日,全市共有主体合法的图书报刊零售经营者3633家(包括报刊亭),个体和个人独资1018家,占全市出版物零售经营单位总数的28.02%。细数杭州文化地图上的这些民营书店,近年来作为文化地标的它们渐渐式微:江郎书店、菜根谭书店、三联书店、真友书店、铁驴书社等知名书店纷纷倒闭,枫林晚书店、新民书店等则迫于租金压力搬离繁华地段,杭州有品牌的民营书店还能幸存的,已屈指可数。民营书店生存境况举步维艰。 

        杭州市委宣传部文化事业发展处副处长齐夫明告诉记者,目前杭州剩下的10多家品牌民营书店,一半以上都处于亏本经营状态,其余的也只是略有微利。“现在的境况跟一二十年前大不一样,大多数民营书店都出于一种理想在苦苦支撑。”这些怀揣着文化理想的书店主人们,颇有些“视死如归”的气概。杭州“晓风”书屋的老板姜爱军就曾不无悲壮地表示:开书店就要做好“烧钱”的准备。“晓风”书店光总店一家,300平方米左右,年租金需要50万元左右,加上店面维护、库存、营业员工资等其他费用,几乎是无法盈利。经常一天的营业额还不够店里的开销,一天要赚七八千元才能保本。

        由于“出身”不同,民营书店一直在困境中挣扎:网络书店因销量大,可以低折扣进货;国有书店自有房产,不必承担高额房租,并且享受增值税先征后返的优惠,还有旱涝保收的中小学教材发行利润。而这些条件只能让民营书店望洋兴叹。更残酷的现实似乎是:实体书店正在沦为网络书店的“样品店”,更多的读者逛书店只是选书,选好后回家到网上购书。

        杭州民营书店业主半年前曾经在当地媒体喊出自己的心声:“我们的愿望是在杭州比较好的地段开一家有品质的书店。我们一直在做最大的努力,但是房租还是很大的问题。这座城市可以有很多很美的文化中心,读书人可以有个安静的去处,那我们就知足了。”

        扶持办法:杯水车薪还是带来希望

        “很欣慰,最起码终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其实,不管有没有扶持,我们一样要开有风景的书店,有了政府的态度,我们就更愿意为杭州的读书人做点事。”“晓风”书屋女主人朱钰芳得知杭州市的扶持政策感慨道。

        日前,由杭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创业产业办公室、市财政局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酝酿了近半年的《关于扶持民营书店健康发展的暂行办法》实施。《办法》决定,自2012年起,每年单独设立民营书店专项扶持资金300万元,并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以资助、贴息、奖励等方式,扶持民营书店健康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民营书店机构连锁发展、举办公益性讲座、文创培训、学术论坛因业务发展申请的贷款贴息等。资助额度最高可达30万元。

        据悉,下一步杭州市有关部门将确定并公布民营书店获得扶持的申请条件、评审办法等细则,尽快产生第一批受益项目。根据《办法》,在杭州范围内由民营资本注册、主体合法、连续经营满两年的书店,都可提出申请。

        齐夫明说,300万元对于杭州诸多民营书店来讲也许杯水车薪,但是它在表明政府的一个态度:作为这个城市里的一种文化生态,一种扎根到灵魂深处的文化生存方式,民营书店不能从杭州消失。

        杭州“纯真年代”书吧的女主人朱锦绣把这个扶持办法形容为黑暗中的一束光:“在这个最困难的时候,突然一束光照进来,大家就会心生向往、心生希望。”

        同时也有网友对此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书店发展需要一个有利的社会大环境,比如市民的求知意识和政府的服务态度,单纯的资金资助是不够的,还要有免税等可以提供长久“动力”的方法。

        绝地重生:各自寻求新模式

        割地出租、开辟网络销售平台、搬离中心地段……民营书店想出一系列办法来分散生存压力。更多的书店选择撇开单一的图书销售模式,挖掘和升华网络书店没有的文化气息,谋求小书店的多元化发展路径:各种学术沙龙、名人讲座、家庭式模式、书吧休闲吧模式等。

        杭州“晓风”书屋开业至今已有17年,定期举办各种学术沙龙、讲座、名人签售等活动,店内专门设有古籍类图书、古旧线装书区域。古旧书区内设有小茶吧,提供免费糖果和茶水,壁橱里、墙壁上、吧台边随处可见与书籍主题相关的特色工艺品。

        创办于2010年10月的“卷耳”书会是杭城首家家庭书房式的会所制书店。书会居家布置,设家居客厅式的阅读区,并设有自助茶点服务。一楼是成人读物区,涉猎门类众多,二楼是儿童绘本区。书店经常举行“家庭计划阅读活动”,邀请二三十对家长和孩子,围坐朗诵、阅读书籍,一年多来已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顾客群。

        “韵和”书院坐落于素有“天下粮仓”美誉的富义仓内,1000平方米的木屋青瓦古院落被誉为三千里大运河首家“文化粮仓”。书院将中华传统文化“书画茶花香”之五大元素融为一体,设立有“韵和书茶馆”、“韵和讲堂”、“《韵和闻道》美文”、“运河船娘宴”、“韵和联谊会”、“韵和养心禅”、“韵和女人读书品茗会”七大载体,这是一个书店,也是一个文化休憩地。

        曾经有三年每年亏损一百多万元的枫林晚书店这几年多次出现倒闭传闻,终于在苦苦支撑中等来了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机会,找到了转型之路,“枫林晚”把讲座、沙龙等活动带到了阿里巴巴。“枫林晚”给自己的新定位是,做企业的“文化管家”。

        在苦苦挣扎中等来的政府300万元扶持资金,杭州的民营书店能否因此得救?人们还在观望。(本报特约记者 鲍丰彩 本 报 记 者 叶 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