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源于一个电话。2004年夏末,案头电话铃响了,是现代文学馆的傅光明打来的。他此前多次来过电话,邀我到他们馆里去讲研究《红楼梦》的心得。记得第一次邀请是在2002年,那时我写的《秦可卿之死》、《贾元春之死》、《妙玉之死》及其他涉红文章早已结集出版,且在1999年修订为《红楼三钗之谜》推出,他因此觉得我可以到他们馆里给《红楼梦》爱好者讲讲。我一直拒绝。傅光明好脾气,他每次遭到我拒绝,回应的话音里总听不出丝毫的生气,那天我就彻底心软了,“好吧。难为你始终不嫌弃我,这回我去讲讲。”
2004年秋天,我应邀去了现代文学馆,讲我从秦可卿入手揭秘《红楼梦》文本“真事隐、假语存”的研究心得。那天演讲厅爆棚,据说有的听众是看到预告后从天津赶过来的。
我就那么漫谈起来。讲时我发现有人录像,也没在意。我知道现代文学馆设备先进,“武装到牙齿”,想必是录下来作为馆藏资料罢了。后来才知道,那时现代文学馆是在与CCTV-10(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组合作,绝大多数讲座经过剪辑后,就作为“百家讲坛”的节目安排播出。过了些时日,忽然发现“百家讲坛”播出了一组“《红楼梦》六人谈”的节目,我讲的编入其中,剪为上下两集,剪辑得很好,当中的串词也很得当,嵌入的图片、配上的音乐也颇精彩。
“百家讲坛”后来主动与我联系,说是“《红楼梦》六人谈”播出以后,我那两集收视率颇高,为继续服务观众,决定邀请我将那两集的内容充分展开,制作成一套系列节目。
开始,我照例是拒绝。糟糕的是,我的拒绝还不够强硬。我没有拒绝跟他们节目组的编导们见面。我想的是,电话拒绝可能确实显得不够与人为善,当面告诉他们我的性格就是这么放诞诡僻,我不录节目,并不是否定他们的辛勤劳作。
见面中,他们的“大道理”也好,“中道理”也好,都没有打动我,最后令我心软的是“小事情”。那几位编导大体都是“70后”,他们在CCTV工作,不再是原来那种享有“铁饭碗”的待遇,他们属于聘任,能不能在那个地方站稳,要看他们的工作成绩,而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就是所录制节目的收视率。台里实施栏目的“末位淘汰制”,就是倘若你那个栏目连续一段时间在收视率上排在最末位,那么整个栏目就会被取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栏目取消了,制片人都得另谋出路,遑论一般编导?我心既软,竟然冲动中一拍胸脯,“咱们就录!要讲得让观众爱听爱看,把收视率提上去!”
2005年年初,我陆续录制了23集“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节目,“百家讲坛”以每个周末播出一集的方式安排播出。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节目播出后,收视率蹿高,据说总体平均的收视率成为那阶段栏目里最高的。那时候阎崇年的清史讲座收视率也蹿高,“百家讲坛”一时间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栏目之一,制片人万卫名声大震,编导们也都扬眉吐气,不消说,他们在台里的脚跟是站得稳稳的了。有资料显示,那一时期书店里各种版本的《红楼梦》销量大增。
“百家讲坛”那时若干题目的讲座都受到欢迎,后来更以易中天的“三国”讲座和于丹的“论语”讲座形成大高潮,“百家讲坛”成为CCTV的名牌栏目,万卫后来因此被提升,栏目的编导也大都成为频道的骨干。
有一天,我的私人助手鄂力突然接到外交部办公厅的电话,邀我去外交部讲一次《红楼梦》。我颇感诧异,让他进一步跟邀请方沟通。传递给我的信息更让我诧异,人家告诉他,不是请去在晚上或双休日讲,而是在上班时间讲,凡能暂时停下工作的部员都会去听,演讲地点安排在回答外国记者提问的那个新闻发布厅,而且届时部长李肇星也要来听。我很为难。曹雪芹说“那宝玉本就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我读红深受这一影响,怕见官,怕开会,怕礼仪,怕场面,但想来想去,人家邀请是好意,盛情难却,硬一硬头皮,去吧。
演讲时间定在11月21日,是个星期一,下午两点半讲,希望我提前半小时到,说要派车来接。我让鄂力坚辞,我们俩自己坐地铁去,真的很方便,出了地铁口,没几步就是外交部。办公厅的人在门口迎候,将我们先带往新闻发布厅旁边的贵宾室。去之前我对鄂力说:“今天中午小布什回美国,李肇星必去送行。好好好,省得我还要跟他寒暄。”那些天李肇星应该是天天陪着国家主席接待美国总统,处于大忙状态。没想到刚在那贵宾室坐定,就只见李肇星穿着规范的夹克衫从门外飘然而进,他是把小布什送上“空军一号”以后,马上赶回来的。他满脸笑容地过来跟我握手,还让早守候一旁的摄影师拍照,握定我的手后,面朝镜头,停顿——这样的肢体造型我在电视新闻里已经看熟,但轮到自己也成为其中一景,却很不习惯。我去,没有带自己的书,但人家早准备了一摞书,让我为李部长及部里签名。李肇星请我坐到沙发上,拍着我那“揭秘”的书的封面说:“群众欢迎,就是好的嘛!”一位陪同的部员问我:“我们能不能录像?”我心里正嘀咕,李肇星说:“录下来做成光盘,发往各驻外使领馆,作为我们外交官们的参考资料。现在要开展‘文化外交’嘛,我们组织系列讲座,为的就是让外交人员提高传统文化的素养。”后来就去演讲,座无虚席,李肇星坐第一排,听时似乎还拿笔记点什么。
2006年春天,我应美国华美协进社和哥伦比亚大学邀请,在哥大进行了关于《红楼梦》的演讲。次日,几乎美国所有的华文报纸都予以报道,《星岛日报》的标题用了初号字《刘心武哥大妙语讲红楼》,提要中说:“刘心武在哥大的‘红楼揭密’,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他的风趣幽默,妙语连珠,连中国当代文学泰斗人物夏志清也特来捧场,更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讲堂内座无虚席,听众们都随着刘心武的‘红楼梦’在荣国府、宁国府中流连忘返。”
(摘自《上海文学》201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