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6日 星期五

    论点摘编

    《 光明日报 》( 2012年03月16日   11 版)

        城市群空间结构与经济绩效

        迄今为止,鲜有学者对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使城市群空间组织结构是否优化缺乏经验证据和相应的判断标准,导致潜在的效率损失。那么,就经济绩效而言,最优的城市群空间组织结构是否存在?这种结构是否随城市群规模的扩张而变化?作者基于中国的十大城市群的研究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单中心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在城市群规模较小时尤为明显。这也意味着我国城市等级分布差异仍然较小,呈现核心城市偏小,中小城市偏大的“扁平化”特征。因而,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能够降低交通成本和资源消耗,形成更加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和更加紧密的产业、技术关联效应,是促进城市群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经济评论》2012年第1期,张浩然、衣保中撰文

        扩大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消费既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生产的最终环节。发展文化消费不仅关系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关系到公民素质的提高。有学者研究表明,我国虽然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却并未出现国际经验中预期的文化消费市场“井喷”现象,文化消费增速低于GDP的增速,细究其原因,则在于尽管国民的收入持续增长,但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的背景下,面对高涨的物价,由于缺乏安全感,国民倾向于维持高储蓄率,投入“非必需”的精神文化消费的部分就越来越少。因此,拉动文化内需、扩大文化消费的最有效的途径应该是完善公共服务,健全社会保障。另外,文化产业从业者也应不断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提供多样化服务,创新商业模式,要以广大中等收入者为对象,着重加强文化旅游、网上文化消费等热点的引导,积极鼓励数字文化、体验式文化、互动式文化等新兴文化消费,不断形成新的文化消费热点,进而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1期,于春晖、呼和撰文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与新任务

        在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0%以后,过去的狂飙突进式的城市化过程将告一段落,今后城市化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从过去30年高速增长阶段转入增长速度相对放缓、质量稳定提高的新阶段。进入新阶段之后,推进中国城市化的任务有虚有实,虚是为实服务的,应通过“虚实结合”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完善城市化的发展机制,调整城市化的方针政策,认真“做实”城市化。实的方面要积极探索城市化的多种模式,因地制宜,让农民成为城市化的主体,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放在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推近。虚的方面首先要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推进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消除数字鸿沟。其次要解决社会医疗、教育、体育等各项事业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最后,城市化是为宏观经济服务的,因此在产品分配上面也要考虑到城市化。

        《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1期,陈甬军撰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