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5日 星期四

    “孵化器”飞出一大串“80后”企业家

    ——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园见闻

    《 光明日报 》( 2012年03月15日   10 版)

        浙江理工大学有一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园内的走廊里贴满了流光溢彩的艺术设计作品和图片,墙上挂满各种工作室和公司的招牌,在这里遇到的每个大学生都会微笑着递上自己的名片,名字后面印着各种职位:设计师、首席设计师、总经理、工作室组长……

        这个创业园现在入驻有网络科技、纺织、艺术、动漫、文化创意等16个大学生工作室,并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其中9个已注册公司,年收入百万元以上。

        3月14日,记者走进美人陶工作室,在这个面积仅10平方米的屋子里,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陶瓷:憨态可掬的招财猫、精致玲珑的手工饰品和装饰摆件等。工作室组长、大四学生戴诺琦正拖着一个硕大的行李箱准备去景德镇取经。“那里有上万种釉料可选择,一流的烧制水平和工艺,我们要在那里进行我们新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他对记者说。

        2011年暑假,到景德镇旅游的小戴被那里的陶瓷深深吸引。回到学校后,小戴向学校提交了一份详细的申请书和创业规划,在指导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跟另一位同学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的第一个月,他们设计制作的陶瓷销售额就达到1万元,小戴现在正跟同学商量如何从“小打小闹”的零售做成“有板有眼”的企业。

        在浙江理工大学的服装学院和艺术设计学院,戴诺琦的创业故事并不是个案。

        2010年,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联合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创业富豪榜”上,浙江理工大学4位大学生入围百强名单;

        最近5年来,该校200多人次在全国及国际纺织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大奖;

        杭州服装企业中60%以上的首席设计师或设计总监是该校学生;

        “杭派女装”的200多个品牌中,近50%是该校毕业生自主创立的;

        近年来,该校纺织服装类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高居95%以上。

        据学校招生就业处老师介绍,2011年,学校本科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率在5.6%左右,远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4%。学校现有的大学生企业遵循的路径一般都是“学生社团—工作室—企业”。在这种发展路径下,对于大学生创业而言,最艰难的因素在于资金、经验和市场。

        据该校服装学院书记郭建南分析,学校免费提供场地解决了大部分创业学生的资金困难,就业指导老师事无巨细为学生提供创业各阶段的帮助,而长三角地区发达的纺织产业和私营经济为学校培养的地方性人才提供了前景无限的空间。

        在学校500平方米的T台表演厅里,每年的毕业展示秀都成为了全城服装界的盛会,毕业服装展、毕业造型展、纺织面料毕业成果展等成为学生展示自我、从T台走向社会的通道。其中一半以上的嘉宾是来自纺织企业的专家和相关企业的老总,许多企业当场选定毕业生及其创意作品。

        浙江理工大学校长裘松良总结该校自主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时认为,“浙江是纺织大省,也是经济大省,既有广阔的创业空间,也面临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努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一直是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与地方经济需求也具有很高吻合度和统一性。” 

        临走前,戴诺琦兴奋地告诉记者,等他从景德镇取经回来,校内的这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马上要搬到生活区的新家,在那里将有学校免费提供的26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40平方米,“在那里我们会有自己的研发室和产品展示厅,并慢慢成长为一个规范的、有生命力的企业。”他说。

        按照学校大学生创业园政策规定,“戴诺琦”们可以在毕业后的两年内继续留驻创业园,使这个创业园不仅成为大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的过渡空间,也成为腾飞未来企业家的孵化器。(特约记者 鲍丰彩 本报通讯员 柴 田 本报记者 叶 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