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2日 星期一

    在基层·履职故事

    魏群委员:任何工作都无法替代的幸福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2日 02版)

        “名单公布后,我才知道自己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了。”在北京会议中心的走廊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群讲述自己的履职经历。此时,那张方方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出席证”挂在胸前。她抚摸一下,“这是第二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的照片。”

        每年的3月对她而言,都是一段特殊的日子。不论是在21世纪饭店,还是在北京会议中心或者其他地方,那10多天匆忙而踏实,丰富而激荡。“政协委员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岗位,看问题的角度、深度都让我受益良多。”

        因为是高校老师,对教育的关注自然是她提案中的重要内容,比如博士生的培养问题、博士生博士后的待遇问题,如何发挥留学人员积极性的问题。提案提上去之后,看到后续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是她倍感欣慰的时候。

        “人们知道我是政协委员,有的还会主动找到我。”政协工作将她的视野从生命科学学院、从学校扩展开来。医疗、企业、社区生活……在正常的教学科研之外,她有了更多丰富的话题。而这种交流也给她的教学、科研工作带来裨益,她更透析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人才的关键点。

        每年她都会悉心准备两三份提案。“选题、质量很重要,当然也得有‘心’。”10年的锻炼,让她更清晰自己的工作。每一年提案的准备都是对自己的考验,积累当然是需要的。除了专门的调研,当评委、出差、与学生交流、和同事聊天,她都将这些与政协工作联系起来。

        政策与建言,集纳与倾听,气魄与热情,国家与民众……繁忙之中,当自己的点滴工作与国家的行进如此接近,她感到,这样一种由衷的幸福是任何工作都无法替代的。

        她兴致勃勃地谈起今年自己的提案:一份是关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几点建议,一份是关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

        “许多具有创新潜能的人往往因教育资源不平衡、选拔标准、评价学生的标准等原因被淘汰出局,难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多年的教学经历,让她甚感惋惜。“教育最主要的是把人潜在的各种能力调动开发出来。创新人才的教育就是要为具有创新潜能的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舞台。高等教育应有各种特色鲜明、层次不同的高等学校和专科学校。如果定位准确、办出特色,又能因材施教,为那些具有较强创新潜能的学生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我国高等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就可以上一个新台阶。”

        每年,魏群都会把自己的委员证好好保存起来。“做委员,就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这种信念,她从来没有改变过。(本报记者 靳晓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