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2日 星期一

    纵横谈

    社会管理创新再发力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2日 05版)
    最好的社会管理模式,就是让群众参与其中。图为宁波徐戎社区举行企业退休人员新春游艺活动,1500多名企业退休人员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各类游艺活动。CFP

        什么是社会?怎么培育和建设社会?这是社会学专业学生一入学就要讲的内容。改革开放后社会学专业恢复和重建,30多年过去了,中国更加清晰地走上重新认识社会、重新建设社会的道路。继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社会管理创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表明,2012年将是社会管理创新继续深化的一年。

        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要进一步加强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谈起这个话题深有感触。他说,前几年只有高校才会请他讲“社会管理”,而如今盛情相邀的,多是地方党委、政府或人大。2011年被称为“社会管理创新之年”,从中央到地方,从理论到实践,共同发力,笃行社会管理创新理念。在今年的两会上,“社会管理创新”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全国人大代表、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认为,党委领导,关键是要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政府负责,关键是要更加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好各部门的职责。当然,还必须充分调动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发挥其作用。社会管理要在党委领导下,相关各方全方位参与管理、决策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才能行之有效,才能有所创新。

        刘永忠代表的观点得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宋林飞的认同。宋林飞委员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进一步强化,才能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创新社会管理,强健基层党组织是保障。”全国人大代表、平顶山市委书记赵顷霖强调说,必须抓住党的基层组织这个基础,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不断完善基层组织体系,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科学发展、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宋林飞委员进一步说,要把社会管理创新与加强党的建设有机联系到一起。他指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同样会促进我们党的建设,广大党员积极创先争优,社会管理是个重要的平台,党员干部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党组织的作用自然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要进一步加大

        “您好,请问这里是12319热线吗?我有一个行李箱忘在出租车上了,能帮我找找吗?”江苏徐州市12319城管服务热线经常碰到类似问题。在徐州,每当市民们遇到交通、城管等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拨打“12319”。“12319”也逐步成为群众信赖的民生热线,成为政府工作的好助手。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管理形势和日益繁重的社会管理任务,仅仅依靠政府,难以妥善协调处理各类利益关系,难以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景天魁指出,社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力量,应当构建开放、多元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使其成为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得力“帮手”。

        然而,当前社会组织的发展却仍面临不少困难,尤其是在双重管理体制之下,社会组织由于难以找到主管单位而普遍存在注册登记难的问题。此外还有不少组织则在监管之外,没有合法身份,这给他们开展公益服务带来了障碍。

        “这是因为我们传统的管制思维现在依然在起作用。”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强指出,社会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利益,调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实现社会和谐。

        宋林飞委员也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政府应该从一些不该管、管不好的领域退出,将更多公共资源向社会组织开放,放手由社会组织承担有关事务,这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趋势。

        社会管理创新要在社会建设的总体框架下进行

        “怎么来看待社会管理的主体?我认为社会管理创新要在社会建设的总体框架下进行,重点应该是怎么建设这个社会,社会建设搞好了,利益关系才能处理好,社会矛盾才能化解,社会就能和谐发展。”景天魁委员指出。

        类似的观点在政协小组讨论时可以听到。“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两个概念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不能一提‘社会’只想到‘管理’,而要实实在在搞社会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局长李小三发言时指出。

        “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宁波市政协主席唐一军说,“在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各类矛盾纠纷易发、多发。不断健全群众利益维护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是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

        社会建设具体怎么搞?全国人大代表、烟台市委书记张江汀结合烟台发展实际说,“今年市县两级用于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确保增长20%以上,市级重点抓好为民服务12件实事。”他接着说: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就要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围绕解决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教育、保障、医疗、住房等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抓好为民服务实事工程,努力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改革发展成果。

        “创新社会管理,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要推出具体可操作的政策。”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说。与孙其信代表的观点相呼应,武汉大学教授彭富春代表说,社会管理创新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三个关键:法制化、人性化、技术化。

        “最好的社会管理模式,就是让群众参与其中,让群众有能力、有动力参与基层管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说,今年是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年,领导干部要迈开双腿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与群众一起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这其实就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方面。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对政府而言,是一条不断转型、伴有阵痛的改革之路。”郭强说,政府需要重新认识自身职能,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加强学习。让每个人都参与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这才是个理想的社会管理形态。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    本报记者  李 可  赵 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