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科研成果的评价机制的基本特点就是量化,而科研成果的量化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严格地说,科研成果不能完全量化,因为它掩盖了更重要的标准,那就是学术质量的高低。特别是对文科而言,量化评价标准的局限性更为突出,它抹杀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研究的思想性、创新性,用外在的标准取代了内在的标准,从而给科研工作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杨春时委员谈起科研评价机制时说。
在他看来,发表论文的数量、刊物级别、获奖等都是科研评价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也不是最重要的指标。杨春时委员深有感触地说,目前,片面强调这些外在标准,忽视论文、专著的内在水平,鼓励了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不良学风,拉关系、走后门、卖版面、卖书号的风气甚嚣尘上。
他在提案《关于改革科研评价机制的建议》中提出,要改革和完善科研评价标准。他特别强调,要废除对科研项目的崇拜。许多人把精力用在“跑项目”上,不认真进行研究工作,而是在制造学术泡沫。这种现象已经不是个别的,带有倾向性,不容忽视。应该把注重科研项目的级别、经费数额转变为注重科研项目完成后的学术水平和社会效果。
(本报记者 靳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