妆容得体、套装精致,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委员的形象,冲击着人们对农业工作者的传统认识。“已经是现代农业时代了,我们代表新型农民,不能给他们丢脸。”她笑着对记者说。
这位看似文弱的女委员,下起基层来可不凑合——当选全国政协委员10年来,她经常下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调研,足迹遍布全省上千个村镇。令她高兴的是,10年呼吁推动了两件大事的解决:明确农村科技推广站的公益性质;给农业科研机构公益性待遇。
2003年,时任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的程萍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农民最需要我呼吁些什么?”她比以往更频繁地走乡串户,和农民拉家常,和农业科技工作者交流。
在乡镇农技推广站的见闻,震撼了她的心:本该是播撒科技火种的地方,却没有独立办公室,没有计算机,人员老化,主要靠眼看、手摸等落后方式开展工作。为了给职工发工资,一些农技推广站甚至卖起了化肥、农药。一位刚就职不久的大学生向她“吐苦水”:农技人员没有编制,工资又低,连温饱都成问题,哪里有心思工作!
回来后,她写成了自己的第一份提案,呼吁给乡镇农技推广站公益性待遇,让农技人员安心工作,发挥效能。
“第一年,提案办复是‘会展开调研’,我不能坐等,第二年接着提。”连续三年,程萍都为农技推广站的“身份”呼吁。2005年,她的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国家相关部门也就此展开了专项调研。到了2007年,她欣喜地等来了结果:国家出台政策,确认了农村科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地位,对其予以全面扶持。
巧合的是,这项政策于2008年正式实施。就在这一年,程萍被任命为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开始着手贯彻落实这一政策。经过努力,2011年,广东省全面完成了乡镇农技推广站公益化改革,她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去年,我又去全省的一些农技推广站调研了一圈,面貌变化真大!办公室有了,墙上贴着规章制度,实行标准化管理。最关键的是人变了,以前无精打采的,现在都很精神、很积极。”程萍欣慰地说。
农业科研机构的生存发展也是程萍倾注心血的问题。她曾多次带队到云浮、肇庆等市的农村地区调研,发现很多农业科研机构仅靠自身难以生存,陷入“网破、线断、人散”困局。“粤北山区一些农业科研人员的工资比当地公务员少1/3,有的只有公务员工资的一半,这必须改变。”程萍为此写了提案,得到了农业组委员们的支持。让她高兴的是,今年的一号文件就是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对农业科研机构的经费保障等作了明确规定。
从前年开始,程萍的目光又瞄准了农村优质种业问题。她走访了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科研机构和大学,深入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地区的16个县市乡镇调研,发现优质种源还是主要依靠进口,大大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因此,今年的提案,她呼吁“把深圳打造成中国种业的‘硅谷’,弥合我国农业育种与国际水准的差距”。
10年履职,促成两件大事,让程萍对政协委员的职责充满信心与自豪:“我相信国家一直在认真对待每份提案,作为委员,我们更要认真履职。只有你的提案来自百姓,为了百姓,才能得到国家的重视。”
(本报记者 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