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报告还特别指出,要“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重庆市万州区是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地区,重建优势产业、实现移民安稳和确保一库清水的任务极其繁重。这些工作目前进展如何?万州将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记者就此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吴政隆。
记者:三峡移民对库区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什么影响?
吴政隆:对三峡库区来讲,百万移民既是一道世界级的难题,又是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万州有26.3万移民,占三峡库区的五分之一,重庆库区的四分之一。我们按照“搬得出、安得稳、逐步能致富”的总要求,经过18年艰苦努力,如期完成了“搬得出”任务,目前移民工作重心已转移到“安稳致富”上来。我们正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三有一新”的目标要求,大力推进移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后期扶持等工作,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和谐稳定的新库区。
记者:“安稳致富”需要产业支撑,三峡库区如何兼顾移民搬迁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吴政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下,库区在发展中移民,在移民中发展。我们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统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经济发展迈上了大的台阶。2011年,重庆库区工业增加值1980亿元,比直辖市成立前增长了20倍,翻了四番多;GDP达4000亿元,占全市的40%,比直辖市成立前增长了9倍。以万州为例,工业占GDP比重由最低时的23.2%提高到48.3%;GDP达622.6亿元,过去5年就翻了两番,人均GDP由不足全国60%赶上和超过了全国全市水平。
现在的库区,高速公路、铁路、机场齐备,而且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库区段的运输能力提高了5倍,运输成本降低了三成以上,交通运输突飞猛进。一座座移民新城拔地而起,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2011年,万州城市建成区面积、城区人口分别达55平方公里、80万人,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36.3%提高到56.8%。新建成的一个个公园、广场犹如玉带串珠镶嵌在高峡平湖之滨,城市面貌、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记者:库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如何?
吴政隆:三峡库区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其中国家扶贫重点县有11个,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改善民生欠账比较多。通过移民迁建,今天的库区初步实现了基本生活有保障、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盼头的“三有”目标。2011年,万州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93:1,基尼系数为0.41。库区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逐步缩小,正成为移民群众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在生态环境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与环境统筹兼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推进“森林重庆”建设、“绿化长江”行动,600公里绿色长廊构建起了库区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3%和94%,长江库区段水质总体保持Ⅱ类标准,地质灾害得到有效防治,呈现出“一江清水、两岸青山”的壮丽画卷。
库区及移民群众为三峡工程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总体来看,三峡工程建设、移民工作开展以来,也是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尤为可喜的是,在移民工作全面转入“安稳致富”的新阶段,中央决定实施三峡后续工作,为库区发展带来了又一新的历史机遇。库区干部群众有信心、有决心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同心同德加快建成和谐稳定的新库区。
本报记者 张国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