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08日 星期四

    在基层·履职故事

    “我是来为农民说话的”

    ——乡村医生马文芳代表畅谈履职心得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08日 12版)

        “能给农民办这么多事,我这一届人大代表当的不亏了!”3月6日晚,在朝阳区潘家园河南大厦,记者见到了河南省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爱心诊所医生马文芳代表。

        这位淳朴率真的乡村医生,掰着手指头,操着一口浓重的河南方言告诉记者,“我当了几年人大代表,提的乡村医生补助问题,全国农民看病‘一卡通’问题,新农合、乡镇卫生院加大投入力度问题,一个个都逐年实现。农民看病贵的问题基本缓解。今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又将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了每人每年240元。这都是曾经我的梦想啊。我就是来为农民说话的,看他们得实惠,咋能不高兴!咋能不自豪!”

        从“赤脚医生”算起,马文芳已经当了44年乡村医生。2011年,为了调研乡村医生的生存状况,马文芳自费跑了3个省18个县100多个村庄的100多个诊所,与100多个乡村医生进行了面对面地交流,“那阵子,一天最多接过300多个电话,每天最少时候接280多个信息,一口气收了7000多封信。当时心里直犯嘀咕,全国各地的乡村医生,咋都知道我的手机号呢?”

        “去年,我提的乡村医生养老问题、待遇问题的建议引起重视,中央和很多省都下了文。但是我认为,待遇还得进一步提高。我们乡村医生都在担心一个问题——生活保障跟不上,将来谁来接咱班?我们是医疗‘三级两网’的网底,这个网底如果破了,公共卫生服务谁来干?”谈到后来人的问题,马文芳忧心忡忡。

        今年,马文芳又将“比照民办教师解决乡村医生身份待遇”的议案带上了两会,他希望在自己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最后一年,能看到国家对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培养的制度出台。他相信随着有关的配套政策逐步完善,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从事这个职业。

        马文芳告诉记者,他已将念完医科大学的儿子劝回了自己的乡村诊所,他也会一辈子坚守在这个岗位上。

        “因为一辈子爱这个事儿。”说这话时,这位皮肤黝黑的乡村医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本报北京3月7日电    本报记者 赵 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