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型城市,2011年,北京的GDP增速只有8%,全国最低,但含金量全国最高,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的收入双双增长。口袋鼓了,如何打造幸福北京,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加快建设和谐宜居的绿色北京,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成为北京“十二五”发展的共识。近日,北京启动20万亩平原造林工程,让“城市青山环抱、周边森林环绕”,展现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生态文明的新形象。
20万亩,为首都提供一个巨大的“绿肺”
“前年一片房,去年一片砖,今年将是一片树。”
在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槐房村植树绿化现场,工人正在加紧渣土清理。今年,一个新的市民生态休闲公园——千亩槐园将在这里诞生,并与周边的槐新郊野公园、桃苑郊野公园、和义郊野公园连为一体,形成5000亩绿色大板块。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看到这一派植树造林的繁忙景象,语重心长地说:实施20万亩绿化造林工程,涉及人民群众的利益。植树造林对于推动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设、提高首都的生态承载能力、绿色增长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2011年,北京调结构转方式,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格局,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虽然增速放缓,但财政收入增长提速,突破30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提速,实际增长分别为7.2%和7.6%。
经济富裕了,如何加快建设和谐宜居的绿色北京,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北京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放眼未来,实施平原地区造林工程,5年新增森林面积100万亩,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让经济增长与人、社会、自然和谐起来,打造幸福“GDP”。
20万亩,133平方公里,在相当于185个故宫的面积上,栽植树木800万株以上。北京市副市长夏占义告诉记者,北京市主要领导包括刘淇书记、郭金龙市长多次研究,深入调研,亲自布置,具体推动。按照“两环、三带、九楔、多廊”的空间布局,在中心城周边营造林海绵延、绿道纵横、公园镶嵌、林水相依的森林景观,形成“城市青山环抱、周边森林环绕”的生态格局。
今年启动的20万亩平原造林工程,造林地点主要安排在五环、六环路两侧、城乡结合部50个重点村拆迁腾退地区,以及重点河流道路两侧和荒滩荒地、航空走廊和机场周边、南水北调干线和配套管网范围等地区。
未来,北京20万亩城市森林,将为首都提供一个巨大的“绿肺”。
60亿元,让“森林”走进北京
初春的北京还有些许寒意,但在昌平区小汤山的大东流苗圃里,却是一片盎然春意。白皮松、油松、桧柏……800多万株苗木,在这里茁壮生长。
“再过半个月,就要起苗造林了!”工作人员掩饰不住的兴奋。这儿的树苗大多是为北京城市绿化工程准备的。
“2011年,北京的森林覆盖率虽然达到37.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6%,但平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4.85%,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目前,北京市平原地区森林存在三大问题:森林覆盖率低,商品林比例高,树种单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邓乃平表示,“北京营造城市森林,必须创新思路,走出一条具有北京特色的道路”。
在今年1月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郭金龙表示,为防治PM2.5,北京将投资60亿元,在年度10万亩造林任务的基础上,再增加20万亩平原绿化,让森林走进城市。
巴黎、柏林、莫斯科等国际大都市,都被森林环抱着,仿佛是“森林里的城市”。整个城市掩映在森林和树木中,高大的乔木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主题,森林非常均匀地分布于市区各角落,绿色成为城市的基本色调。资料显示,莫斯科绿化面积占全市面积的33%,有11片自然森林,近100座占地约2000公顷的风格各异的公园、800多个街心花园;巴黎市区有3处森林;纽约曼哈顿寸土寸金,也有两处由森林、湖泊和湿地组成的自然环境,总面积相当于6个故宫。
未来北京要成为“世界城市”,显然生态环境和居民幸福指数与经济增长同等重要。
邓乃平表示,未来的“城市森林”将是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种植”,上层是大乔木,中层是小乔木和灌木,下层是地被植物。这种形式的“森林”,其特点就是绿量更大,景观更富有层次,并且在降尘、释氧、保水等方面发挥功效。
未来,首都的市民足不出城,就能享受到像法国枫丹白露那样的森林美景!
幸福,从和谐宜居开始
“幸福是什么?”正沉醉在北京陶然亭公园箫声中的李女士优雅含笑道:“幸福就是天蓝了,水清了,树绿了,花开了,钱多了,安全了,心情愉悦了!”
李女士的回答朴素中却不失精辟,透露出百姓对政府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信心和期昐。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环境退化成本和生态破坏损失成本巨大。在环境和生态之外,碳排放压力也日益加大。目前,北京的汽车拥有量已突破500万辆,中国正成为世界主要的碳排放大国。
“让人民满意,给百姓幸福。”2012年,北京高瞻远瞩,提出“以降低PM2.5为重点”,打一场提升空气质量攻坚战,其中应对PM2.5的八项措施之一,便是“大面积植树”,以改善北京的生态环境和大气质量。
北京高楼林立,楼多地少,绿化空间不足怎么办?“见缝种树”。为此,北京市总动员,开展绿化美化建设“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家庭”活动,全民义务植树,利用一切空间,实现身边增绿、见缝插绿、全民添绿。
2011年,北京投入5.6亿元,366万人次植树400万株,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古树名木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其中绿色产业的大发展,不但让城中的居民尝到了青山绿荫的甜头,郊区的农民也富了起来,去年北京果品产业实现产值42.7亿元,花卉产业实现产值15.2亿元。
如今,北京各区县迅速行动起来,通过对老旧小区绿化改造、河道两侧绿化,加大种树密度,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东城区以立体增绿为目标,将完成屋顶绿化两万平方米,栽摆花卉300万盆;密云县以推进重要道路、河道景区和重要节点绿化工程为主,投资1.96亿元绿化面积7263亩。
未来,北京将森林环绕,绿草茸茸。幸福,从这里开始。
(本报记者 张景华 杜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