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开始,我就一直为推动科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鼓与呼。让人高兴的是,很多建议直接推动了海南科技、教育和人才事业的不断发展。”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代表说起自己的履职经历,充满着喜悦和自豪。
2008年,李建保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一年就提议,国家要重视高等教育的合理布局,没有国家级重点大学的省区应该尽早布局。
2009年,李建保建议,要推动博士生培养体制的合理布局,使偏远欠发达省区也能针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级人才。针对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他还提出建议教育设施投资和师资要均衡配置。
2010年和2011年,李建保连续两年提交建议,呼吁在科技创新经费上向欠发达省区倾斜和配置,使国家科研经费不仅要服务国家战略,也要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既要让卫星上天,也要让百姓的马桶不会漏水。”他的建议被广泛关注。
李建保说,之所以为科教资源公平配置不懈努力,是因为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74.1%,人口占全国28.6%。由于历史原因和改革开放初期区域倾斜发展的战略,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相比之下,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比较缓慢。再加上这些省份竞争国家级科研经费非常困难,本省区的科研经费又相对较少,其结果就是欠发达地区的科技人才“孔雀东南飞”现象不断加剧。
“只有让欠发达地区的科技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得到机会和舞台,他们才能够安心为地方服务,推动当地科教事业发展。”长期在科技、教育一线工作的李建保对此深有体会。
回顾这几年的代表生涯,让李建保高兴的是,自己的一份份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出台。他提交的关于博士点及国家重点学科区域性布局的议案,让许多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在博士点设立、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受益,特别是海南省。
2008年底,海南大学顺利进入了“211”工程国家重点高校建设行列。在博士点建设上,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多年来第一次获批增加博士点,从单一的农学博士点,增加到可以招收特区法律、海洋、生物、药物、生态环境、网络信息等多学科的博士生。在经费布局上,科技部2011年新的科技经费布局方案,让各省区按照本地实际需要申报国家项目,使海南能吸引国家级专家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问题。
教育部、科技部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司局负责人曾说,李建保代表的议案之所以落实率高,一是平时关心收集问题,二是会前注意调研凝练主题,三是将议案有关内容与教育部和科技部等业务部门及时进行沟通,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案。
对此,李建保说:“人大代表发出的呼声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换个思维角度,深刻理解国家政策,顺势而发,和有关部门在政策推动上形成合力,真正发挥出代表的作用。”
(本报记者 王晓樱 魏月蘅 特约记者 陈成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