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07日 星期三

    “雷锋”,30年驻守上海南京路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07日 11版)

        2012年3月4日,上海南京路上,蒙蒙细雨浇不灭“雷锋”的热度。近百个便民利民服务摊位一字摆开,为人们提供各式各样热情的服务。

        这样的景象在南京路已经上演了30年。30年前,上海第一医药商店的5名团员青年,推出了第一辆便民服务小推车。由此,学雷锋为民服务的旗帜在“中华商业第一街”飘扬了30个春夏秋冬。

        30年来的每月20日,来自各行各业的团员和志愿者走上街头。补鞋机的嗒嗒声、磨刀石的刷刷声、理发推的嚓嚓声和人民群众的赞叹声,在南京路上合奏出动人的乐章。

        雷锋,在我们身边

        提起上海南京路,离不开南京路上的“好八连”。无论刮风下雨,寒冬酷暑,八连官兵学雷锋的行动从未间断。冬天,负责磨刀的战士手上冻开了口子;夏天,负责补鞋的战士手指被胶水烧得脱皮。可是他们没有一句怨言。30年的坚守,需要热心,更需要恒心。“心中怀有把群众当亲人的质朴情感,才能把群众的需求当作自己的追求。”八连指导员闫永祥说。八连的官兵驻守着南京路,更驻守着服务人民的雷锋精神。

        祝琳,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团委书记。“80后”的他是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的参与者、组织发动者,同时还是一名骨髓捐献志愿者。在与一名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后,祝琳马上签字捐献:“对我来说,这是奉献,更是一种幸福!”

        “这是离开母校前最后一次参与助老服务队活动。看到老人们满意的微笑时,我知道那是别人得到了快乐,我自己同样也是快乐的。”报童小学学生王沁悦这样写道。在南京路,孩子们也学习、追随着雷锋。

        如今,夜晚的南京路上,霓虹灯璀璨耀眼。但再迷人的霓虹灯,也不如发自于内心的光芒耀眼。为民服务志愿者新老交替,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从理发、修伞、量血压、修鞋等等这些传统服务,扩展到修理小家电、各类咨询服务等近百项业务;从上街“摆摊头”向岗位学雷锋转变,从“一条街”服务向社会联动转变;从单纯的志愿服务向系统的创先争优转变……30年来,南京路民兵团员累计参加为民服务62万人次,服务对象330万人次,为群众做好事15余万件。

        上海市黄浦区区委书记徐逸波说:“30年的坚守,靠的是雷锋精神的永恒感召;靠的是真真切切的为民排忧、实实在在的岗位建功;靠的是各类组织的积极参与、服务内容的推陈出新。雷锋精神,已经真正融入了百姓生活和城市文化。”

        雷锋,在我们心中

        十几天前,一条由“微博寻人”引出的故事感动了整个上海。一位网友给上海交大写信说:我的妹妹患有轻微精神分裂症,2月22日不慎走失,幸好遇到好人帮忙,现在妹妹已平安接回。这位好人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单位,因为是在贵校附近接回妹妹的,希望能帮我们找到这位好人。

        平凡而简单的助人故事每天都在上海发生。雷锋,就是比平常的日子多做了一点有益于他人的事情。雷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人名和符号,他已成为无数人的精神样本,成为这座城市的心灵动力。

        从“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水电修理工徐虎,到妙手仁心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从一群退休女职工自发组织的“爱心妈妈”团队到上海世博会200万名志愿者,“学雷锋”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中,都能找到雷锋的足迹。

        看到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黄浦江打捞垃圾的队伍,刚从父亲手中接过捞杆的宝钢工人张海东欣喜不已。他手中的这根捞杆已经传了三代,为“保护母亲河”坚守了16年。一根捞杆,见证了从学雷锋中孕育起来的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上海志愿服务项目超过7000个,志愿者总队已达700多支,注册志愿者超过106万人。

        在复旦大学,新学期党员第一课的主题是“传承雷锋精神”。目前,复旦大学共有170余支学生自发组成志愿者服务队,法律援助、环保公益等20余个项目已持续10年以上,安徽颍上、沂蒙山区、河北易县、宁夏西吉,处处留下守望接力的身影。

        到底是什么,让雷锋精神一直飘扬在这座城市的上空,流淌在城市的血脉之中?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说:“雷锋精神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要义,践行雷锋的道德实践,是培育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也是‘公正、包容、责任、诚信’价值取向的生动体现。让学雷锋制度化、常态化,是为全速前进的中国构筑一座精神家园,为深刻转型的社会寻找一眼心灵清泉。”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奚洁人说:“按照雷锋精神的基本原则去回答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对雷锋精神作出新的诠释和演绎。”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