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深圳3月5日电(记者易运文)在全国提出学雷锋49周年之际,为让做志愿者工作常态化、数量化、可操作化、指标化,深圳率先在全国推出“志愿者之城”建设指标体系,并提出到2015年要初步建成“志愿者之城”。
深圳市志愿服务事业自1989年起步以来,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多年来,我国内地第一个法人志愿者组织、第一批国际志愿者、第一部志愿者法规、第一个“义工服务市长奖”均在深圳诞生,涌现出一批杰出志愿者典型,参与和打造了一系列志愿者活动品牌,在市民中形成了“人人争当志愿者、人人支持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深圳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志愿者工作,2011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建设“志愿者之城”动员大会,下发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志愿者之城”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要初步完成“志愿者之城”建设,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接近国际城市先进水平。
为了把建设“志愿者之城”落到实处,共青团深圳市委在全国率先制定并推出“志愿者之城”建设指标体系,以便将志愿者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部门职责范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向社会化方向发展。
据了解,该指标体系内容丰富,具体包括:到2015年,深圳市常住人口规模计划控制目标为1100万人,志愿者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10%,总数约110万人。全市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将达到1000个;志愿者平均每人每年提供志愿服务时间不少于60小时;完善四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争取市、区、街道、社区100%建立志愿者组织;立足社区探索“社工+义工”联动机制,社区服务中心应配备专职社工,协助开发社区志愿服务岗位和项目,建成“社工+义工10分钟服务圈”;加强志愿服务区域合作,大力推动志愿服务国际化发展,每年跨区域志愿服务交流达到500次。
指标体系还包括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激励表彰机制,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目前,深圳已评选“五星级义工”3067名,“百优义工”200名、“义工服务市长奖”27个。到2015年,实现每年评选1次“五星级义工”及优秀义工组织,每两年至少评选1次“百优义工”和“义工服务市长奖”。同时,深化志愿者服务积分入户制度,在社会建设“簕杜鹃勋章”、爱心人物等社会评优活动中,将志愿者身份和志愿服务量纳入参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