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06日 星期二

    关注俄罗斯大选

    普京高票当选总统

    一向以“硬汉”形象著称的普京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 光明日报 》( 2012年03月06日   15 版)
    图为2012年3月4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马涅什广场,普京含泪向支持者表示感谢。
    新华社发

        现场报道

        3月5日上午10时,俄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丘罗夫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根据初步统计结果,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在他宣布这一消息之后,中选委全体成员一齐鼓掌,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观察员和记者也加入其中。

        根据俄中选委对99.3%选票的统计结果,普京得票率高达63.75%,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的得票率为17.19%,俄亿万富商普罗霍罗夫获得7.82%选票,俄自由民主党领导人日里诺夫斯基的得票率为6.23%,公正俄罗斯党领导人米罗诺夫的得票率仅为3.85%。3月4日 总统大选的投票率为65.3%。

        3月4日深夜,超过十万名普京支持者在莫斯科红场旁的马涅什广场集会,热烈庆祝普京在大选中获胜。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一起出席了集会。讲话时,一向以“硬汉”形象著称的普京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普京在集会上对支持者说:“我们赢得了胜利,我们在公开和诚实的角逐中取胜。”他对全国各地所有支持他的选民表示感谢。普京说:“这不仅是一次俄罗斯总统选举,这是对全体俄罗斯人民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测试,是对政治成熟程度和独立性的测试。”“我们向世界证明了,任何人都无法把意志强加给我们。俄罗斯人能够接受新事物,能够区分那些旨在破坏俄罗斯国家制度并篡夺政权的政治挑衅。俄罗斯人民今天证明了,这种事情在我们的土地上不会发生!”

        普京赢得此次总统大选,再度入主克里姆林宫。这表明,尽管俄国内近期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反对派抗议浪潮,但俄罗斯需要普京,仍是大多数俄罗斯人的共识。这不仅显示了普京具有牢固的执政基础,也反映出俄社会对普京执政理念的基本认同。普京认定俄罗斯应该重返世界舞台中心,应成为独立一极。他清楚,强有力的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强有力的军队,是实现其“强国梦”的重要支撑。 

        普京主张

        普京坚持继续改革不动摇。竞选期间,俄社会一部分人对当局不满,社会和政治改革的呼声高涨。普京连发七篇竞选文章,承诺将“顺应现代化的社会需求”,“继续业已启动的改革”,在全面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现代化。

        普京认为稳定压倒一切。在普京看来,改革与稳定如同硬币的两面,“在当今世界,稳定是一种财富,是只有顽强奋斗才能赢得的一种财富”;俄罗斯未来所有改革不应建立在“没有根据的自由主义之上,而是要持续的平稳发展”。他同时强调:“稳定与停滞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普京执政12年来,俄罗斯在其领导下迅速摆脱苏联解体后的“休克”乱局,使国家经济迅速实现恢复与增长。

        正因如此,在此次总统大选中,反对派提出的竞选口号“一个没有普京的俄罗斯”恰恰帮助了普京。他们提不出可与普京抗衡的人选,反而令俄广大民众对没有普京的俄罗斯所面临的风险更加担忧。相比之下,挺普京者的口号“我们支持有普京的稳定和变化”令选民放心。

        面临挑战

        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普京当选后将面临众多挑战。首先,12年来,现行政治制度造成的腐败与滥用权力在民众中引起了强烈不满。不满人群多集中于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中产阶层,这些人是去年12月三次反普集会的主力。普京在未来执政中如何协调和照顾这部分人的利益,将成为不可忽视的政治课题。

        其次,对于目前仍依赖原材料和能源出口的俄罗斯来说,未来几年经济上面临着巨大挑战。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单靠能源出口不足以推动俄经济的全面发展。在过去的两年里,俄政府利用财政收入大幅提高工资和养老金,以缓解经济危机对普通民众的压力。今后,政府将不得不着手紧缩财政以避免陷入债务危机。国内法制不健全,投资环境欠佳,严重阻碍了外资引进和商业繁荣。

        多数专家认为,尽管目前俄社会反普声音犹在,但大选后俄不大可能出现激烈的社会动荡。主要依据是,自去年12月杜马选举以来,俄政府政策有所调整,不仅关注社会中下层及中产阶级的需求,也对选民担忧的政治改革、反腐败和国家未来发展问题作出了一些积极回应。

        俄罗斯即将进入新普京时代,面对种种机遇和挑战,俄社会共识多于分歧,普京稳中求变的强国战略脉络清晰,这对俄罗斯和世界来说都具有深远意义。

        (本报莫斯科3月5日电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杨 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