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06日 星期二

    石兰松——
    再次撑起“希望之船”

    《 光明日报 》( 2012年03月06日   17 版)
    石兰松手把手教孩子写字。 本报记者 刘昆摄

        3月5日上午,天下着濛濛细雨,广西上林县刁望教学点唯一的老师石兰松,正在给孩子们教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干净的讲台上,堆放着一叠厚厚的雷锋生平事迹。这些材料,都是石兰松昨天晚上用好心人送给他的电脑,一字一字打出来的。他说,又到了“学习雷锋日”,要让孩子们多了解了解雷锋的事迹,让他们幼小的心灵烙下雷锋的印记。

        在这节课上,石兰松给孩子们讲了许多关于雷锋的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他告诉孩子们:“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不少孩子问:“石老师,那天我看见陈燕芝在操场上扶起了摔倒的梁宏福,她算不算雷锋啊?”“当然算。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你们都不要忘记关心帮助别人。只要这样,你们都可以是‘雷锋’!”

        一转眼,到了做午饭的时间。石兰松告诉记者,县里已经将“免费午餐”的费用提高到了每个孩子3块钱,为了减轻他的负担,还特地找了一个人专门为孩子们做饭。但他还是坚持在每天午饭前去到厨房“打下手”。他的心思是,给孩子们吃的饭,一定要管够;菜里面的油和肉,一定要足量。

        吃过午饭,石兰松便像往常一样,用船把孩子们送回家里午休。船儿靠岸时,他对孩子们说:“今天是‘学习雷锋日’,下午我们就一起去学雷锋,帮助村里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好不好?”“好!”孩子们清亮的欢呼声在龙湖上荡漾开来。

        去年秋季学期,二年级的石林转到了镇上的小学读书,家里只剩下双腿残疾的爷爷。下午放学后,石兰松带着孩子们来到了老人的家,又是嘘寒问暖,又是招呼孩子们帮老人打扫房间。见到石兰松,爷爷分外高兴,一个劲儿地用壮语夹杂着普通话对记者说:“把孩子交给石老师,最好了……我们放心,好放心!”原来,老人家的儿子和儿媳都到广东打工了,一年才回一次家,自己年老又残疾,只能把石林和姐姐托给石老师照料,石兰松一有空闲,就来家里看望他,还帮他做饭洗衣服。

        石林的爷爷给记者说起了一件事:一次,石兰松正在教室上课,一个叫梁宏翔的学生肚子痛得直在地上打滚儿,石老师背起他,撑起小船就往3公里外的诊所奔,从那以后,石老师的办公桌里就多了一样东西——急救药品。“石老师对学生,比对他自己的孩子还好呢。”老人家说。

        从石林爷爷的家出来,天色已渐渐暗去。石兰松在目送北乐屯的孩子走后,又带着内泽庄的孩子们坐上了“希望之船”。临走的时候,他突然想起还有好几个孩子的作业没批改完,于是招呼孩子们先在船上等他一会儿,他飞奔着回到办公室,抓起作业本就往河边跑去。

        船儿在龙湖上迎着春雨缓缓前行,石兰松告诉记者,他今晚要批改7本作业,而且他最近构思的关于如何改进农村学前教育的论文,还得查查资料。

        本报记者 刘 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