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02日 星期五

    文心铸魂

    ——吴为山写意雕塑

    《 光明日报 》( 2012年03月02日   09 版)
    张澜像
    立于四川大学
    ▲民主的斗士。从愚昧封建专制走向文明科学民主,张澜为之奋斗了毕生。
    ——摘自吴为山《精神的向往——塑张澜像记》
    于右任像
    立于青岛·中国雕塑馆
    ▲吾以文化之情,历半载之辛劳塑于髯尊像。其目深邃而迥然,风骨铮铮,古韵流芳。乃作诗。
    苍润圆厚浑,
    字字皆通神。
    展卷入妙境,
    助我塑诗魂。
    ——吴为山作
    高二适像
    立于江苏省高二适纪念馆
    ▲关于《兰亭序》的真伪问题,1965年,高二适先生曾与郭沫若先生打了一场笔墨官司,毛泽东主席曾为此写下“笔墨官司,有比无好”。当年,《光明日报》率先报道了这场震动海内外文坛的事件。
    高先生1973年由南京回到苏北故里。一身灰白色暗条子的中山装,笔挺耸然、手执节杖、超脱凡尘,书卷之气,雅士风范。那时我十二岁。没想到二十多年后,我把这常在梦里萦绕缠绵、荡人心魄的形象塑造出来,并铸就成青铜。
    ——摘自吴为山《雕塑的诗性》
    老子像
    立于江苏省淮安市
    ▲“空”是宇宙乾坤之象,是大境界,它吐故纳新,包罗万象。智者得空则思接千古……
    虚怀若谷,要能容。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只有容纳万物,善于包容,才能至“大”。
    ——摘自:吴为山《塑老子》
    鲁迅像
    立于南京博物院
    吴为山文化名人雕塑馆
    ▲以刀塑造,硬而爽。
    简中求准,落刀成型。
    捷而猛,则魂魄生。
    这是最硬的骨头,
    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摘自吴为山《塑鲁迅像记》
    冯友兰像
    立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最能打动我的是冯友兰先生的像。冯先生是我的老师,这尊像塑造得非常成功。整体似一块郁然、凛然的岩石,九十五个春秋留在人间的言行,一生所遭遇的甘苦、悲喜、顺逆都浑融其中。两眼凝视前方,眼神犹作不息的思考和判断。
    ——摘自熊秉明《南京博物院吴为山文化名人雕塑馆序言》
    聂耳像
    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孔子像
    立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潘天寿像
    立于杭州三公苑
    ▲吾少时学画多观天寿先生之作,潘翁线韵中之骨力以及其造型之奇险,格局宏阔,开合大度。辛卯之春,潘公凯先生嘱余为天寿大师造像,与吴昌硕、黄宾虹同在三公苑,立于西子之畔,实佳缘非浅矣。
    诗云:
    静坐观妙山花漫,
    胸罗层云卷巨澜。
    铁线横空其骨强,
    而此众生仰寿颜。
    ——吴为山作
    吴为山创作日记(手稿)

     读吴为山的真、纯、朴 

     杨振宁

        第一次看见吴为山的雕塑是二○○○年四月,在南京大学和南京博物院。我立刻就喜欢上了他的多件作品。青铜的“齐白石”,从瘦削的脸孔,到长髯,到许多皱折的长袍,捕捉了一个矍然独立的精神。费孝通是国际知名的社会学教授。我曾多次听过他的课与他的演讲。吴为山的“费孝通”比真人似乎更像费孝通:开朗的面貌,幽默的谈吐和乐观的精神都刻画了出来。“荷兰女王”是另一件我十分欣赏的作品。通常西方艺术家很难画中国人面或塑中国人像,反之亦然。吴为山的女王头像完全跨越了此鸿沟。

        最能显示吴为山天才的是他的许多模糊形象的作品。我猜想他善于在几分钟之内就捏造出来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春风”是吴为山给他的女儿塑的像,他说:“当时我生病在家,女儿从幼儿园回来,小裙子飘起来,小脚丫翘起来,可爱之极,……我认为一个人心中如果没有诗意,没有淳朴的情感,作品一定不会感人。”

        另一个作品“无题”是圆球形的陶塑,融合几何球型与人头,浑然一体,极好,极美。是真、纯、朴的升华。我一直喜欢这几个字,很高兴吴为山把它们塑了出来。 

        大江健三郎说小说和随笔是他文学生活的车之两轮。我想人物塑像和即兴随指恐怕是吴为山雕塑生活的车之两轮吧。

        看了吴为山的作品我为他写了几个字:艺术与科学的灵魂同是创新。 

        他的发自内心的创新力从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凸显出来。 二○○一年四月于香港中文大学

     扬中华之文化  开塑像之新天

     季羡林

        中国古代雕塑造像胥为仙佛造型,出自想象,面目必多雷同。即以全国南北之五百罗汉而论,造像者非不欲塑造不同面型,然而,脱离实际人物,想象究亦有限,其捉襟见肘之窘态在在可见。此等塑像虽不乏浑朴肃穆之气,恐尚不能称为真正艺术也。近代以来人物雕塑崛起,中国雕塑艺术遂进入一新境界矣。吴为山教授英年歧嶷,独辟蹊径,为时代塑像,为文化塑像,又为文化人系列造像。将文化精神溶入历史发展生生不息之长河中,扬中华之文化,开塑像之新天。

        吴为山,男,汉族,1962年1月生,江苏东台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著名雕塑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艺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中华艺文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韩国仁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吴为山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开始从事雕塑创作、研究与教学。1996年至1997年在荷兰欧洲陶艺工作中心做访问艺术家,1997年至1998年为美国华盛顿大学美术学院高级访问学者。自1996年始,先后应邀为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等人物塑造雕像,并在美国、荷兰等国和港、澳、台地区举办个人巡回展览;2006年民盟中央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等九家单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他创作的大量杰出历史人物雕像陈列于国际国内多个城市,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1995年,获“徐悲鸿奖学金·科研创作奖”;2000年,获香港首位“包玉刚杰出艺术家”称号;2003年,作品《睡童》获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攀格林奖”(Pangolin Award),成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位亚洲艺术家;2009年,作品《天人合一——老子》、《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群雕》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南京博物院设有“吴为山文化名人雕塑馆”,英国费茨威廉博物馆广场陈立其雕塑《孔子》,韩国建有“吴为山雕塑公园”。出版个人理论著作和画册二十三部。

        吴为山力倡“中国精神,时代风格”,主张雕塑创作要融汇中西方艺术的精华,并提出“写意雕塑”的文化概念。他在雕塑中倾注了对国家、民族的赤子之心,写意传神,诗风荡漾,气势恢宏,独树一帜。赋予冰冷、坚硬的材料以炽热如火的灵魂;赋予静态的造型以灵动的气韵。他的近现代文化名人雕塑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历史文化名人非凡的精神世界,也向世界呈现了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广阔胸襟。他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群雕》以独特的造型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劫难中的中国人民的痛苦、悲愤和对和平的渴望。吴为山以自己的不懈追求,通过自己的杰出艺术创作和有创建性的理论,推动了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

        (资料来源:“中华艺文奖”评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