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本报《理论·核心价值》版用整版篇幅报道了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科研团队半个世纪来科研报国、坚守在破解瓦斯治理世界难题前沿的感人事迹。一个原本默默无闻、远离大众视线的科研群体,通过报道走进读者心里,在各界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半个世纪 一种追求 几代坚守》,这个题目概括得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看到报道十分激动。他告诉记者,看了报道,对这个团队是如何取得今天的成就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也更加感觉到,这些学者最可贵的精神,就在于几代人持之以恒地为同一件事全心付出,不计个人得失,百折不挠。这种坚守对于我国煤炭事业发展而言起到了莫大的作用。“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需求量平均以每年16.27%的速度增长。煤的产量越高、开采越深,瓦斯灾害威胁越大,治理的难度也就越大。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科研团队站在国家煤炭能源需求战略的高度,为推动煤炭工业技术进步,构建新型煤炭安全生产体系而不懈努力,在瓦斯治理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成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特殊贡献。正是有这样一批‘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科学家群体,我国煤炭工业才得以健康持续发展。”吴吟认为,瓦斯科研团队的精神不仅对煤炭生产、科研意义重大,对于整个学术界都富有启示意义。
“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所百年高校和几代学人对社会、对国家的拳拳赤心。”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党组书记牛森营感慨地说,安全生产是煤矿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煤炭企业给职工的最大福利。面对瓦斯治理愈加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科研团队迎难而上,几十年如一日不懈探索,履行着保障安全生产和呵护矿工生命的责任与追求,为河南乃至全国煤炭工业的安全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实现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为了国家能源安全、人民幸福生活这个“大我”而放弃“小我”的价值判断,这是值得我们各行各业每个人学习的。
“原来这个团队在科研前线上默默奋斗了这么多年,有这么大的成就,这么感人的精神!这篇报道让我对他们了解更全面,也更佩服他们了。”山西同煤集团总经理郭金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只感觉这个团队的教师们工作起来很扎实、学术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都很高,现在才找到了这种“高水准”的根源——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
“一所大学、一群学人,50年如一日围绕破解瓦斯地质难题,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保障煤炭能源需求而孜孜不倦、鞠躬尽瘁,太让人感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我们同煤、潞安集团广泛运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这就是河南理工大学对国家履行的职责,更是这所大学的品质、价值所在。”
作为长期合作、实际受益的单位代表,湖南省煤炭工业局局长李联山也被瓦斯科研团队的精神深深感动。“湖南省瓦斯治理防治工作异常艰巨。他们代表着一个时代、一个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好诠释。”
河南煤化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陈祥恩则对河南理工大学长期坚守瓦斯地质科研的艰辛感触颇深。“他们选择的,是一个艰苦、危险、短期内看不出成效的研究领域,一路走来,注定是冷清、寂寞甚至需要很多牺牲的。他们长期扎根煤矿、投身实践、执著追求、开拓创新,让我们看到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科研团队的动人事迹也在河南理工大学校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激起一片自豪、钦佩、学习的热潮。能源学院院长勾攀峰激动地说:“做好一份事业,前提条件是你热爱这个事业,看得到这个事业对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巨大作用,并愿意为此付出一切。是内心的价值观让他们坚守。”
作为一名瓦斯科研的“新兵”,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青年教师谭志宏备受鼓舞。“我为这个集体感到骄傲,更感到责任重大。我们将以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负起潜心科研、服务行业的神圣使命,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为保障煤矿生产安全贡献我们的力量。”(本报记者 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茹 燕 徐春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