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01日 星期四

    光明时评

    京津冀合作应放下“圈子思维”

    胡印斌 《 光明日报 》( 2012年03月01日   02 版)

        “2+5”、“2+7”、“2+8”、“2+11”,多个方案层出不穷,时至今日,关于“首都经济圈”空间范围的界定仍然没有最终确定。据媒体报道,业内人士认为,“十一五”时期提出的“京津冀都市圈”夭折,原因在于强调了三地的“平等地位”,缺乏轴心,尤其是北京、天津这两大直辖市之间的关系,协调起来难度很大。

        “首都经济圈”悬置多年,却始终难以确定具体的空间范围,因此一再错失宝贵发展机遇,“十一五”搞不成,今年已是“十二五”第二年了,还是障碍重重,实在令人叹息。一项被各方倾注大量热情的区域合作项目为何如此难产,以致多年以来“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首都经济圈”难以落地,一般理解认为是京津冀各自诉求不同,利益难以一致。事实上,三个不同行政区划的诉求、利益不一致正常得很,若是完全一致才真正让人觉得奇怪。也正是因为这种“不一致”的存在,才有必要实现区域内的紧密合作,并在合作中各自得到发展。

        所以,承认差异的存在,承认利益不尽相同,并在“异”的基础上求“同”,应该是京津冀合作的前提和语境。何为“异”?发展不均衡,诉求不一致,利益不相同等;何为“同”?通过区域的大合作、大发展,实现京津冀区域的快速发展。

        首先,京津冀似乎应该搁置“轴心”的无谓争论。既为合作,相关各方主体的地位当然应该平等。一旦没有平等,则无异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无偿调拨,何来合作?如果三地都能放弃行政上主导力的争执,多从产业发展上做文章,取长补短、强化协作,共同做长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肯定会比讨论“轴心”问题来得有意义些。

        其次,三地要协作搞区域合作的经济圈,就应放弃各自的“圈子思维”。这个“圈子思维”不一定单指北京市的户籍制度,而是旨在强调,合作方不能总想着自己的利益,甚至希望他方为己方利益而作出牺牲。因为“圈子思维”的影响,各地自高其垒,乃至互设门槛的情形并不鲜见。

        从发展条件看,河北腹地广阔,是京津天然的环境屏障,适合发展农副产业、生态农业,也能与京津形成互补,但这不意味着河北的发展仅限于此。同样,拥有雄厚制造业基础的天津,其产业前景也不应被北京所遮蔽。京津冀都应该在现在的基础上尊重各方,并寻找与各方合作的可能。

        因此,要求各方保持“高度一致”的思路不仅行不通,而且代价沉重。多年来议而不决的结果,就是大好发展机遇的丧失。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