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29日 星期三

    观点荟萃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29日   11 版)

     全球产业发展呈现新趋势

     张 贵

        目前,全球经济格局正处在大调整时期,新技术、新产业不断出现,产业发展呈现一些新趋势。一是科技革命正在酝酿新产业出现。信息产业已经进入成熟期,开始大规模向其他产业渗透、融合,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也将引起一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革命。生物产业也可能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二是市场竞争正在预示新规则出笼。发达国家纷纷从技术战略转向标准战略,从技术立国转向知识产权立国。它们通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全面推行国际标准组织的规则、国家标准战略和企业标准战略,将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糅合在一起,占据了各个高科技产业的发言权,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标准体系,以维护有利于自己的经济秩序。三是产业转移正在形成新全球布局。发达国家进一步将生产环节和非核心研发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制造环节延伸到研发、采购、营销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要素整合和布局,强化其全球垄断地位;将污染环节、临床实验和生产制造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通过许可、审批、关税和市场准入等手段,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制造环节的影响,实现对整个产业链条的控制。四是产业创新正在培育新市场势力。按照产业模块和产品工序进行的产业创新继续得到加强,逐渐从技术创新、资本运作转变为对现实资源和潜在资源整合和利用的能力。以舵手企业为核心的集团创新行为成为重点,由产业创新引发的产业新布局和分工新体系正在形成。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负责人、河北工业大学教授)

     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的金融支持效率

     熊正德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高效的金融支持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诸多问题。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效率,必须从三方面着力。一是充分发挥政策金融的引导作用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作用。一方面,经济低迷期,政策金融必须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担负起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任务;经济平稳期,政策金融的功能应转变为服务金融支持活动,健全金融体制,强化监督管理,为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银行机构应放宽信贷限制,创新业务流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优惠利率政策。证券机构应鼓励优质资产优先上市,适当放宽债券发行条件,发展风险投资基金,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险机构应积极开发新型科技险种,拓展保险服务领域,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保障。二是适当掌控金融支持的差异性与均衡性。各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有要义,因此金融支持措施也要因“业”制宜。对于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金融支持重在促进投资多元化,拓展投融资渠道。针对高端设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着重强化银行信贷、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引导产业集群发展。生物产业的金融支持应着力于鼓励企业上市,降低融资成本。当然,实行差异性支持措施的出发点与归宿是促进各大产业均衡、全面发展。三是突出金融支持行为的阶段性特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政策金融应占主导地位,降低成本,提高产业运营能力。中期,建立起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支持体系,综合发挥政策金融和市场金融的优势,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熟期,建立起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支持体系,实现投资主体和融资体制多元化,维持产业资金供需均衡,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效率研究”负责人、湖南大学教授)

     促进国内供应链知识共享

     冯长利

        近年来,我国外商投资数量明显增长,区域经济带和多样化产业集群正逐步形成,以供应链形式为载体的新型商业生态圈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供应链内蕴藏着大量的知识资源,对其有效的挖掘与配置将有利于产业创新和发展。知识得到有效配置的瓶颈环节在于知识共享。要从知识特征、共享意愿、能力和实施四个维度统筹供应链知识共享:首先,知识隐性、复杂性和嵌入性对供应链知识共享均有负向作用,供应链宜设立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政策体系,建立知识共享平台,供应链联盟间可设立公共组织,并形成信任、互惠的共享文化;其次,意愿对知识共享行为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合作水平、目标一致性、激励机制和信任也是供应链知识共享的关键。在国家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供应链应制定相应的规范和制度,鼓励开展产学研联盟式研发活动;再次,供应链企业需具备动态的吸收和转移能力,企业主体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加强知识基础建设,倡导信息技术的使用,培养双方共同的知识经历;最后,知识共享的实施是不断调整和反馈的过程,企业主体应注重沟通的作用,通过灵活的组织形态促进正式和非正式交流,达成面向不同文化背景之终端客户的协同机制。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供应链成员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负责人、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