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经有机会走进多所高校正在教学的班级,讲台上,老师侃侃而谈,座位上,学生们却神游物外,老师和同学之间很少交流,更难说课堂的活力和精彩。
这种时候,我可以想象老师的无奈,也可以这样揣摩学生——这堂课,这种讲授法,对于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这课程应该有所改变。
的确,大学应该推行课程改革。
当然,要说“大学课程缺乏活力、吸引力”,是不准确的。但的确有一部分高校课程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
好在,我们的大学并不是熟视无睹,更不是无动于衷,从《规划纲要》到各校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正拉近着大学生与课堂、大学课程与社会需求的距离。
山东轻工业学院的课改试验就是这个过程中的一项有益的尝试。它让我们体验到:大学课改,势在必行;大学课改,大有可为。
而且,我们的大学课改有着巨大的优势:立足于服务教育学生、培养社会人才,各所高校都从社会需求、人才需求、学生需求出发,紧跟当前的知识前沿、科技前沿,着重于能力培养而改革各自的课程设置,而且成绩有目共睹。
其二,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教育学者与高校管理者的充分沟通、广泛的国际交流,让我们的课改有了健康的起点。
同时,还有一个潜在的优势——当一批世界名校都开始在网络上公开自己的知名课程的时候,这类课程既可以作为一种参照,也正好可以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动力。
总之,我们很需要“优质课程是大学教育的核心”这样的理念,更需要从“课程研究”、“课程设置”、“教学参与”、“服务学生”、“服务就业”等方向进行更为深入的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