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27日 星期一

    灾区发展振兴调研⑥

    陈家坝乡:震后土地长新芽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27日   04 版)

        春到四川,在北川县陈家坝乡龙湾村,村民们正在复垦的土地上种植核桃树。在汶川特大地震中,陈家坝乡场镇大半及多个村落被掩埋。龙湾村是其中滑坡最严重的村,大半土地被毁,经过艰苦的复耕努力,村民们重新有了“口粮地”,生态也逐步恢复。

        龙湾村7组村民石友太告诉记者,树窝子是挖掘机挖的,核桃树苗也是用生根粉泡过的,细土、肥土等是从距村3公里外的地里弄回来的。“复垦土地上石头多,土质差,适合种果树,村里从外面弄回来的肥土,让果树苗的成活率提高,我今春就栽了90余株核桃苗,占地一亩八分。有了土地和果树,就有了希望!”石友太说。

        据龙湾村村主任杨康金介绍,震后,村民把有土的地平整,没有土的地就想办法从远处运土回来,使800亩土地得以复垦。去年11月,村里在复垦的40多亩土地上搭起大棚,开始种蔬菜。大棚里种的莴笋还有10多天就要收获上市了。此外,大部分被复垦的土地都用于种植核桃树,现在村里400多户村民都种有核桃树。

        陈家坝乡副乡长祝小华说,陈家坝乡成立了5个合作社,规划了8000多亩土地种植核桃,其中复垦地占了2000多亩,到目前已经栽种了4000多亩。据了解,陈家坝乡已复垦耕地6254亩,解决了2300多户、7000多名农民的用地问题。

        在复耕的同时,在震毁土地上造林也是陈家坝乡生态恢复的措施之一。震后陈家坝乡已人工造林3600亩,封山育林2.7万亩,人工点播3000亩。

        陈家坝乡平沟村5社村民杨发志笑盈盈地告诉记者,震后他在全村最早搞植树造林植被恢复项目,在396.6亩的土地上种满了厚朴树,经济价值可观。前年,北川县林业局按照国家要求,给杨发志发了7万多元的补助金。在自家土地上种下经济林,政府还拿补助,杨发志心中有说不完的欢喜,道不尽的感激。(本报记者 余长安 本报特约记者 李晓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