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密切首都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坚持民意主导警务,以“创新群众工作,争做爱民模范”为主题,以“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为载体,着力在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加强群众工作格局建设、健全民意分析研判机制、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等方面下工夫,努力为首都公安工作赢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促进了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创新警务模式,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去年11月,一名老奶奶带孙女游玩回家时,自己下了公交车,快到家门口时才想起了孩子。她只记得乘坐366路公交车,是开往大兴方向的,其他情况都说不上来。接到报警求助后,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民警迅速出警,驱车30公里,连续追上多辆366路公交车,逐车排查询问,直到第9辆公交车,才在车上找到了正在熟睡的孩子。
就是这些感人的事例,北京市公安局“争创一流警务”,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2011年,北京市公安局推出了“社区民警驻区制”、“巡逻民警站巡制”、“立案公开”等创新举措,形成了一大批符合首都实际、具有时代特色的“北京经验”。2011年北京市公安局各单位推出便民利民举措1987项,并于年底向全社会公布了《北京市公安局主动接受全社会监督三项承诺》,把监督的权力真正赋予社会、交给群众,真正做到维护首都安全稳定紧紧依靠群众,社会安全稳定的成果由广大群众共享。
注重顶层设计,着力加强群众工作格局建设
石景山区金顶街辖区居民韩某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无法拿到户口本,生活很不方便。民警王常红多次与韩某沟通,当得知韩某一位家住古城地区的朋友同意其落户后,民警迅速与新古城派出所联系,完善好各类手续后,为韩某办了户口迁移,终于解决了困扰5年的户口问题。
去年以来,在总结近年来深入开展“大走访”、推进“听走送”等爱民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北京市公安局党委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公安部的部署,结合首都公安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三访三评”,组织全局各级领导和民警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开展手拉手、面对面、心连心的交流沟通,有力推动了公安群众工作的扎实开展。
民意主导警务,着力健全民意分析研判机制
家住北京通州区玉桥北里小区的七旬老人周阿姨是位空巢老人,虽然儿女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在身边照料,但是她却一点都不犯愁,因为她还有一名“警察儿子”。“阿姨您就放心吧,哥哥嫂子不在家,我就是您的儿子,今后有什么生活上的困难,我都会帮助您,照顾您。”这是80后民警李佳在八年前入户走访时对老人说的话。对于这位小伙子的承诺,周阿姨起初也没放在心上,可是在后来的八年里,李佳经常帮助打扫房间,询问老人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周阿姨被深深地感动了……
北京市公安局大力推广派出所“民情日记”系统,最大限度拓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新渠道。为真实了解群众对首都社会治安状况的需求和期待,市局还开展了“百万群众民意大走访”问卷调查活动,从中梳理出8类突出治安问题、5类重点部位场所和40处整治点位,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竭诚服务群众,着力提升全警群众工作能力
去年,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朝阳交通支队民警王立新接到110指挥中心转来的紧急求助电话,李女士两岁的孩子在家玩耍时,两根手指被磨面机切断,现正乘车赶往医院。由于心情急迫,她忘带孩子的断指……王立新立即拨通了李女士手机。根据她提供的行车位置,王立新通过视频监控查看出租车具体方位,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通过路况实时监控,指挥司机走最畅通的路线赶往医院。48分钟后,孩子被送进手术室,这时,运送孩子两根断指的出租车却还在路上。王立新立即调派交警沿途调整信号灯,一路绿灯为出租车放行;由于抢救及时,孩子的中指被成功接上,无名指因为损伤程度较重,需进一步治疗。
2011年以来,北京市公安局两次表彰爱民模范133名、爱民模范集体10个,大力弘扬“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结合公安部第四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及首届“我最喜爱的首都人民警察”评选活动,通过电影展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了首都公安队伍中李国平、孟昆玉、祝建国、左利军等一大批群众工作典型。
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以多种模式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维护了首都的和谐稳定;推动了首都警务创新,提升了首都社会管理水平;促进了和谐警民关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提高了队伍素质能力,树立了公安队伍良好形象。北京市公安局通过大力弘扬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全体民警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不断增强,进一步树立了首都公安民警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本报记者 任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