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25日 星期六

    聚焦核心价值观凝练

    凝练核心价值观要以实践为源泉

    作者:祝福恩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25日 11版)

        摘要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发挥其引领作用,从长远看必须要准确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作为价值体系的核。但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不要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进行纯粹学理推演,而必须立足实践之源,从历史实践、成功实践和现实实践三个维度进行总结和提炼。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探讨不断取得新成就,特别是光明日报近期连续发表包心鉴、杨永志、王虎学等学者的多篇文章,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这一主题展开充分研讨,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化。

        然而,我们也不必讳言,在如何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目前社会分歧仍然很大。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者多停留在学理层面进行探讨,而如果以实践为源泉进行研究,我们就会发现,在核心价值观凝练上达成共识并非难事。实践是价值观生成的源泉,也是检验价值观凝练科学与否的标准。离开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无源之水,也无法凝练核心价值观。所以,凝练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辩证唯物论的生活实践的逻辑。

        凝练核心价值观要认真吸取苏共失败实践的教训

        苏联解体是综合原因合力作用的结果,但苏共在意识形态及思想文化建设上的失误、失败是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在几十年里,苏共在意识形态建设上坚持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反对国内外反苏反共的宣传,工作是有成绩的。但在实践上有三个致命的硬伤:

        一是没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凝练核心价值观,导致意识形态建设滞后、落后。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需要意识形态的支持和巩固。苏共执政以来在意识形态建设上没有创新和与时俱进,尽管始终提坚持马列主义指导,但没有提出具有苏联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并把马列主义通过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思想认可,使马列主义抽象不起来,通俗不下去,人民群众并不真正理解和执行。结果是讲坚持马列主义,实则是空洞口号,抽象说教,人民群众并不真懂、真信、真用。因此,戈尔巴乔夫在苏共28大上取消马列主义指导时,并没有多少党员领导干部出来反对。

        二是苏共常常以强制、强力及行政命令的方式解决思想文化和价值观问题。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在《大国悲剧》中总结苏联亡国教训时说,是其思想文化的崩盘所致。苏联的联邦制理应靠核心价值来约束和统领,而几届苏共领导人不构建各民族所认可的核心价值,反而以俄罗斯民族价值观为唯一,不尊重其他民族的价值观,在思想文化建设上违背客观规律,不是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而是以强制、强力的行政手段,硬性统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追求,结果导致苏联一些加盟共和国境内的民族主义思潮、反社会主义情绪日益严重,由于缺乏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共识,致使苏联最终解体。

        三是官方文化、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脱节,甚至是对立,缺乏实践主体。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是要把官方文化转变为主流文化,主流文化转变为大众文化。苏共则是脱节,甚至是对立。苏共在思想文化建设中没有把官方文化即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有效的手段转化为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也没有转化为大众文化,结果苏共官方文化并没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尽管马列主义的官方文化写在宪法中、党章上,但由于没有转化为大众文化,人民不认同也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没有成为引领社会思潮的指导思想。因此苏共遇到重大事件,如“8·19事件”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乱了,心散了,完全抛弃了苏共。这足以表明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凝练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我们在凝练核心价值观时要认真总结苏共的失败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为源泉进行提炼。

        凝练核心价值观要批判地借鉴西方国家较为成功的实践

        纵观近现代西方国家发展的历史,是与其高度重视思想文化的功能,特别是意识形态功能分不开的。中央电视台编撰的政论片《大国崛起》探寻了9个发达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的路径。在《大道行思》这一集中,记者采访了100多位西方政要和思想家、学者,尽管这些国家崛起的动因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这些国家都重视思想文化的力量。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宁可失去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印度对英国来说代表的是财源,莎士比亚代表的是英国人文精神。失去了莎士比亚等于英国没了精神,没了“魂”,就无法发展了。西方发达国家在近些年的发展与其重视思想文化教育、与其具有为公众认同的价值观是分不开的。

        如,美国的核心价值观,美国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自由、平等、自治”,有的指出美国信条还有法治、民主的原则,还有的学者提出要在包括“自由、民主、平等和正义”在内的美国价值清单上,再加上“宽容、谦逊、信仰”等等。美国著名的政治学者亨廷顿在论及美国核心价值观时指出:“美国信念的价值观是什么?汗牛充栋的研究都会列出子丑寅卯,但所有的分析都提到下列核心政治价值:自由、平等、个人主义、民主、宪政下的法治。”对资本主义的价值理念的作用,列宁曾做了符合事实并肯定性评说:“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比,是在‘自由’、‘平等’、‘民主’、‘文明’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一步。”可见,列宁肯定了“自由”、“平等”、“民主”、“文明”作为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功能。近些年,西方世界以强大的文化力和话语权宣传其价值观,并标榜其具有普世意义,以文化软实力向外界渗透。

        所以,我们在抛开资本主义价值观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也要合理吸收其作为人类共有及体现文明进步的价值理念。

        凝练核心价值观要立足我国社会转型的现实实践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用三个“准确”、三个“新”来界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凝练核心价值观,即“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这即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新实践。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为源泉。新的实践、新的挑战要求我们党必须在思想文化建设中,牢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在首位,让马列主义的“一元”成为主导,以统领、引领、规范“多样”文化和价值观,如果“一元”无法统领“多样”,必然影响社会稳定,危及执政地位。为此,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兴国之魂”建设好,把核心价值观凝练好。

        当前是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尖锐指出并概括了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中的八个问题。我们党正是立足于我国这一国情,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艰巨任务,并以此来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实事求是地说,这并不是我国的一国现象,西方世界也如此。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宣告统领西方世界多年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和价值观的失败,也从反面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这为我们党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兴国之魂”作用,并在这一基础上凝练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现实的实践营养。如果脱离现实实践进行提炼必然形不成共识,还缺乏实践的支持和证明。

        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视角对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进行理性分析,会得到三点启迪:其一,任何一个国家和制度的存在及发展,都离不开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支撑。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更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兴国之魂”,而要真正起到“魂”的作用,就必须凝练出能被老百姓认同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二,只有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发挥其“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基本的道德规范”作用,不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会缺乏实践的主体和大众的支持。其三,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实践,以实践为源泉和标准,不能从本本到本本,不能仅停留在学理层面探讨,要在现实实践基础上,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用“东方智慧”凝练出核心价值观,并以新凝练出来的核心价值观指导人们新的实践。

        (作者系黑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